AIGC作品《紅樓夢之玻璃繡球》,作者張翊楠。 AIGC作品《紅樓遇見西方繪畫》,作者任玄奇。(均紅迷會供圖) 當下《紅樓夢》依舊持續(xù)在場。除了超長視頻,還有互聯(lián)網(wǎng)里“林黛玉”的200個混搭CP、網(wǎng)文世界里的紅樓新腦洞以及曹雪芹紀念館中紅樓AIGC作品展覽等各種樣式。 制圖:馮曉瑜
人們總能找到新的方法讓《紅樓夢》“乘風破浪”。一段450分鐘講《紅樓夢》的超長視頻,3億人次看過,1282萬點贊,這似乎是《紅樓夢》的第N次出圈,但是同樣帶給人們驚喜。爆火視頻出自抖音知識領(lǐng)域精選創(chuàng)作者@米三漢,他詼諧但真誠地告訴記者:“感恩在我26周歲這一年,辭世近260年的曹雪芹先生成了我的貴人?!狈强瓢喑錾淼麜拇芭_上放著《中國文學史新著》,在知識共享領(lǐng)域像“老牛鋤地”一樣“鋤”了三年,終于迎來屬于自己高光時刻。
當下《紅樓夢》依舊持續(xù)在場。除了超長視頻,還有互聯(lián)網(wǎng)里“林黛玉”的200個混搭CP、網(wǎng)文世界里的紅樓新腦洞以及曹雪芹紀念館中紅樓AIGC作品展覽等各種樣式。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紅樓夢學刊》副主編、紅樓夢研究所研究員胡晴認為:“《紅樓夢》是多棱鏡,在不同時代折射不同方向,它與當代藝術(shù)或閱讀形式結(jié)合,繼續(xù)保持在場,這是它的幸運,也是當代人的幸運?!?/p>
長視頻是“碎片化賽道里的緩沖綠洲”
沉穩(wěn)的聲線,客觀的講述,紅樓故事娓娓道來。法國巴黎高等社會科學院博士、北京曹雪芹學會《曹雪芹研究》編輯周哲仔細聽了多期,“博主非常用心,例如講到第七十八回寶玉祭晴雯《芙蓉女兒誄》時,利用平臺特點精心排布,中間畫面剪輯素材基本來自87版電視劇《紅樓夢》以及清代畫家孫溫所繪的《紅樓夢》經(jīng)典繪畫等,左邊列出人物關(guān)系,右邊列出前情回顧”。其實,用心之處不僅在鏡頭前。面對中國古代文學的經(jīng)典巨作,米三漢十分謹慎,學界未定的話題暫且不沾,盡量選取有基礎(chǔ)共識的內(nèi)容陳述?!拔也]有‘解讀’名著,只是盡量像有聲書一樣讓大家‘聽到’,哪怕是睡前讀物為網(wǎng)友‘侍寢’也很好,只希望讓大家覺得比讀原著更容易上手?!?/p>
這條耗時5個月制作、共計450分鐘的超長視頻為不少人定了定神,就像周哲所說:“這是在快速碎片化的賽道上,營造了一片緩沖綠洲?!倍兹凉h說,視頻的時長甚至“并非由自己所決定”,“只因為是長篇小說,所以就得慢慢讀”。經(jīng)典IP與超長視頻的雙重震撼吸引來了許多流量,慢慢地,流量轉(zhuǎn)成了“留量”,點進來、留下來的人越來越多了?!霸撘曨l時長是觀眾所習慣短視頻時間的幾百倍,但從頭到尾都有彈幕評論。相比主頁里‘一口氣看完’的其他古典名著,《紅樓夢》的‘一口氣’需要更多時間,即便如此,其播放量和評論量仍然一騎絕塵。這足見《紅樓夢》對讀者觀眾有著歷久彌新的吸引力?!敝苷芨嬖V記者。
出于尊重原著的原意,細心的觀眾發(fā)現(xiàn)“米三漢在長篇剪輯里耗上了”,他的模式是大菜要炒、小菜也要上,長篇名著準備時間長,便會用短篇故事或經(jīng)典情節(jié)為著急催更的觀眾“墊墊”,但視頻長度多在半小時以上。米三漢告訴記者:“要是硬做5分鐘也能做完,但是當碼下所有故事線后,留下有用的節(jié)點,它就是長?!?/p>
從文學到文化到深入生活,有了“耳朵經(jīng)濟”和陪伴屬性,更多年輕人對古代文學的胃口被勾了出來。數(shù)據(jù)顯示,過去一年,抖音上時長大于等于30分鐘的視頻播放總量同比增長210%,評論量同比增長307%,收藏量同比增長223%。在米三漢評論區(qū),有條熱評“好想知道看這賬號的多大年紀”,跟帖回復的大多是二三十歲的年輕人,他們在評論區(qū)發(fā)起“看完挑戰(zhàn)”或是分享自己是如何“跟這條視頻杠上的”。對此,米三漢并不意外,甚至覺得“理所應(yīng)當”:“古代文學流傳千百年,它不會折在一代人身上的,總會有人將它傳承下去。我自己不算懶,也沒覺得年輕人會不喜歡,我希望自己能持續(xù)用通俗且鮮活的語言,用年輕人的心態(tài)去做好古代文學普及?!?/p>
在賽博時代,閱讀依舊是“慢慢養(yǎng)自己”
可以“士為知己者死”,不可以唯流量論?!岸桃曨l平臺上,‘人情世故’似乎已成為古代文學的流量密碼,人們想從名著中找到能奉為圭臬的行為準則,但我找不到。我會考慮如何講得更有趣吸睛,但不會落入流量陷阱?!痹诮盏拈_放麥現(xiàn)場,米三漢從這部充盈著“女性美”的小說中選取了“劉姥姥”一角講述他與《紅樓夢》的共情時刻?!啊都t樓夢》總是意味深長?!痹谒磥恚皠⒗牙咽羌t樓故事中最特殊的人物,她出現(xiàn)時,咱們能短暫地把視線挪開去看一下那個時代普通百姓的生活?!?/p>
米三漢可能是文學領(lǐng)域的“素人”,但他是一位“好讀者”,每說一部古代小說便要做滿功課。《儒林外史》是他“100期古代名著”系列中正在做的書,為此他翻閱不少研究,《禮與十八世紀的文化轉(zhuǎn)折》更是案頭書?!拔也幌雴渭儚褪?,只能讓自己慢慢變得專業(yè)一些,才有可能深入淺出地講書。儒林外史系列我加了不少解讀元素,也想看看大家是否喜歡我的思考,這也在不斷摸索?!?/p>
閱讀、做視頻,為青年米三漢找到一處生活的錨點。三年前,這位山西青年“漂”到景德鎮(zhèn)尋找生活的出口,經(jīng)歷著二十多歲的“陣痛”,他說:“人們說有困惑就讀書,所以我就讀唄,看能不能把自己從窮困和孤獨中救出來?!痹谥R分享領(lǐng)域“鋤地”三年,最終確定做名著視頻。通常的工作日里,他上午看書,下午寫文案或剪輯,晚上錄音,十幾分鐘的視頻一周一更,半小時的視頻起碼要做半個月。做《紅樓夢》時埋身在巨量文字中,加上只有夜晚安靜些,凌晨三點錄音是常態(tài)。爆火后壓力也隨之增長,但再提到“閱讀”,米三漢給出了沾滿自己生命體驗的答案:“閱讀就是慢慢養(yǎng)自己,也不能說一本書就把自己煮熟了,正如湯越煲越香,我要慢慢來?!闭绾缢裕骸霸跀?shù)字時代,依舊有歷史的、經(jīng)典文學的眼光幫助我們解開困惑?!?/p>
這或許是年輕的“數(shù)字原住民”的精神宣言。日前首批抖音精選知識視頻被收錄進上海圖書館官網(wǎng),一批年輕人向更多讀者分享了自己涌向視頻平臺做知識共享者的故事:從軍隊退伍的知識博主“歌白說”認為,閱讀和自己的生命體驗輪番向自己輸送靈感;博主“浪花姜”從閱讀中挖到了歷史的寶藏“邊角料”,數(shù)字形式也在讓更多年輕目光投向經(jīng)典,嚼出自己的人生滋味,也為賽博時代的閱讀注入新鮮士氣。見習記者 孫彥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