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祖國遼闊的土地上,三江匯流在一起的有五六處之多。四川著名的旅游景點(diǎn)樂山,也是岷江、大渡河、青衣江的交匯處。在樂山合流后,最后在宜賓匯入長江。李白曾在著名的《峨眉山月歌》中寫道:“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然而,你是否知道廉江市良垌鎮(zhèn)的雞籠山也是三江匯流處?都說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正因如此,不高不險(xiǎn),卻有著獨(dú)特地理位置及人文歷史的雞籠山,也留下了儒雅的遺風(fēng)。近日,筆者前往雞籠山,探尋它的獨(dú)特風(fēng)光。
東橋、南橋、兩家灘三江匯流處
從明嘉靖二十四年(公元1545年)開始編撰的首部《石城縣志》,在山川篇中說:“雞籠山,在城南六十里,石門內(nèi)海汊中,四周皆水,卓然特起,高出海旁諸山數(shù)十丈。形圓如籠,為東橋、南橋、兩家灘三江的匯流處?!?/p>
東橋,南橋和兩家灘三江又是怎樣形成的,發(fā)源何處?我們同樣在這部《縣志》里找到答案。山川篇的后半部分說:“東橋江,在城南四十五里,源出化州界。經(jīng)良垌圩流至雞籠山會(huì)南橋、兩家灘二江由石門出海。南橋江,在城南六十里。源出化州筆架嶂,經(jīng)謝畔山西南流至雞籠山會(huì)東橋、兩家灘二江由石門出海。兩家灘(江),在城南五十里。源出銅鑼埇,經(jīng)青陰橋過遂溪桃枝江,東流至雞籠山會(huì)東橋、南橋二江由石門出海。石門,在城東八十里。兩岸石壁嵯峨,盤旋如城,中有一門潮上,可通舟楫,為東南諸水出海之區(qū),潮汐往來商船所泊?!?/p>
2013年四月,廣東省人民政府又在雞籠山立了一碑。碑上說,“雞籠山形似農(nóng)家用竹子編成的雞籠,故名。位于廣東省湛江市海域。隸屬廉江市,距大陸約180米,島體呈南北走向,長約280米,寬約160米。
至此,相信大家對雞籠山,對三江匯流雞籠山后由石門出海已十分清楚。但是,為什么早在近500年前編撰的,惜墨如金的《石城縣志》就對雞籠山及三江匯流雞籠山記載得那么詳細(xì)?這恐怕是廣大讀者最關(guān)注,最想揭開的面紗。據(jù)了解,這除了與雞籠山是三江的匯流處,與石門是內(nèi)陸諸水的出??谟嘘P(guān)之外,還與雞籠山中的一口墳?zāi)褂嘘P(guān),也就是雞籠山的人文歷史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