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湛江云媒賬號

鮮美雷州灣

2024-05-04 08:55 來源:湛江日報 作者:彭鎮(zhèn)強

網(wǎng)絡圖片

雷州灣,這片雷州半島與東海島合抱的彎曲喇叭狀海灣,沿岸紅樹林濕地廣布,灘涂廣闊,流入的河溪眾多,沉積物豐厚,微生物豐富,為魚蝦蟹螺等各種各樣的海洋生物的洄游繁殖地,海產(chǎn)富饒,海鮮味道鮮美,遠近揚名。

雷州灣的海鮮真的多。

我童年時隨在東海島最西端的鹽場工作的父母生活。那里本來是一個小海島,四面環(huán)海,被雷州灣緊緊包圍。漲潮時,海浪拍打著潔白的沙灘,濤聲陣陣,海風徐徐。退潮時,沿岸露出幾百米寬的海灘涂,魚歡蝦躍,螃蟹橫行。

記憶中最早的抓魚經(jīng)歷,是還沒上學的時候。那時跟著幾個大伙伴,在鹽場的北港小碼頭,用大頭針彎成的魚鉤,連上一根魚線,綁在一根小竹竿上,穿上一條從鹽場排水溝摸來的小蝦,隨意丟在水里,一會兒就能釣上很多鱸魚、“沙古”等魚類。有時也會有海鱔上鉤,海鱔是兇猛的貨,一拉出水面,就拼命掙扎,卷曲身體纏繞著釣絲,而且滿身粘液,滑不溜秋,抓也抓不住,常常被它溜走。也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偶爾會釣上一只大青蟹,其實青蟹不是釣上來的,青蟹太貪吃,幾只腳抓住魚鉤,小嘴猛啃鮮蝦,不知危險之將至,傻乎乎就被拉出了水面。釣青蟹有個小技巧,就是發(fā)現(xiàn)是青蟹后,還沒出水時,提鉤要穩(wěn),出水后收鉤要快。并不是每次拉鉤都是興奮的,有次拉上一條海蛇,一開始以為是海鱔,出水后發(fā)現(xiàn)是條灰白相間的大海蛇,嚇得趕緊丟了魚鉤逃跑!

海島上有一種捕魚方式——“捉網(wǎng)坪”,就是在退潮后寬闊的海灘涂上,每隔十米左右豎起一根木樁,最后圍成一個弧形到海岸上,沿木樁下面埋下一張長長的、網(wǎng)眼細小的漁網(wǎng),底端固定在海底,待海潮漲滿后,漁民撐著小船用竹鉤把漁網(wǎng)的另一端勾上來,掛在木樁的頂端,這樣就形成一張大圍網(wǎng),隨著漲潮游近岸邊的魚兵蟹將就被圍困在圍網(wǎng)里面,退潮后一個也跑不掉?!白骄W(wǎng)坪”時,漁民先把能看見的魚蝦蟹抓走,但往往捉不干凈,其他人就可以跟在后面“拾網(wǎng)坪”。“拾網(wǎng)坪”的有兩種人。一種是調(diào)皮、勇敢的小青年、小屁孩,常?!霸骄€”沖到漁民的前面去抓那些顯眼的大魚、大蝦,收獲大,付出也大,經(jīng)常被漁民投擲海泥驅(qū)趕,臉上、身上處處“掛彩”。另一種是吃“技術飯”的,“捉網(wǎng)坪”的人流走過后,灘涂的濃水漿慢慢變回清澈,遺下的魚驚惶的躲在人們在泥濘中踩下的“腳窩”里,很容易被發(fā)現(xiàn)、被抓;最講技術的是抓蝦和蟹,蝦和蟹都有在泥水里隱身的本領,在泥濘里它們或前后或左右搖晃身體,身體大部分就都陷在泥水里,只露出兩只眼睛和觸須,而且顏色還和海泥一樣,不易辨別,要發(fā)現(xiàn)它們就靠眼力和經(jīng)驗?!笆熬W(wǎng)坪”抓到魚蝦,收獲多多,是快樂的,但也有危險。海里有些魚是有毒性的,被這些魚的刺刺到,會很疼痛。毒性較低的是泥猛魚,被刺到會悶痛,毒性較大的是老虎魚,老虎魚常生活在淺灘,善于偽裝,膚色與淺灘小石頭、海草相似,一不小心踩到,就會從腳掌痛到大腿,甚至腹股溝的淋巴結(jié)會短時腫大,甚是痛苦。還有“沙毛”,毒性比老虎魚還大。淺海地區(qū)見過的毒性最大的是蒲魚,蒲魚背部和尾部都有一根大刺,被扎到的話,痛苦非常,我多次見到“拾網(wǎng)坪”時被蒲魚扎到的小孩,抱著大腿坐在海邊哭爹喊娘,情狀頗為凄涼。幸好我運氣佳,被泥猛魚、老虎魚刺過,沒有嘗試過“沙毛”魚和蒲魚的厲害。被毒魚刺到時,有伙伴安慰我,說是等海水漲潮了就不痛了。那時信以為真,真的以為疼痛與海潮之間有關系,后來慢慢才懂得,那是因為時間長了,魚的毒性慢慢消失了,也就不覺得痛了。

趕海是海邊人生活的日常。周末,或是暑假,是趕海的好時節(jié)。雷州灣沿岸的灘涂,很長、寬闊,不同的區(qū)域,有不同的海產(chǎn)。東海島南邊的“南排線”盛產(chǎn)花蟹,但離得較遠,開始退潮時下海,追逐著潮位去到“南排線”,簍滿筐滿后,又被潮水追逐著回來,回來時往往餓得抬不動腿。六月天,抓青蟹很有趣。六月的太陽很猛,退潮后灘涂的淺水被太陽曬得滾燙,潛藏在泥水里的青蟹忍受不了,踮起八只腳,張著兩只大鉗,遠遠望過去,如一隊隊投降的俘虜,走近一手一只,手到擒來,非常輕易。趕海的趣事還有很多。那時年齡小,不懂害羞,有些伙伴為了方便,就光著屁股趕海。有次我們走過一帶泥沼地,泥濘陷到大腿根部,一個小伙伴的小雞雞剛好碰到一只小花蟹,被惹惱了的小花蟹張開鉗子,狠狠地夾住了伙伴的小雞雞,痛得他嗚呀怪叫。

雷州灣的海產(chǎn)太豐富了,經(jīng)常會有意外的收獲。記得有次小妹放學回家,走的是海邊的路,不經(jīng)意間,竟然撿了滿滿一草帽的軟殼青蟹。我曾經(jīng)在海邊撿到一小張破爛的刺網(wǎng),隨手丟在家附近的水溝里,第二天拉起來,竟然掛滿了碰頭、尖頭,以及其它叫不上名字的魚,還有青蟹和蝦!還有一次,我去“摘豬菜”,就是去采摘喂豬的野菜,我來到鹽場的排水溝邊,把一枚穿上小蝦的魚鉤拋進水里,綁著魚鉤的魚線另一端綁在水溝邊的小灌木上。當我采摘好豬菜回來,拉起魚絲,竟釣上來一條兩三斤重的花鱸魚。每年清明前后,南風漸起,海邊都會有很多大墨魚漂上岸,一個星期天早上,我到海邊閑逛,在海邊撿到20多只海上漂來的墨魚,帶回家給母親宰殺干凈曬成了墨魚干。

雷州灣的海鮮也是真的“鮮”。

雷州灣的上游部分現(xiàn)在叫通明海,通明海兩岸的灘涂濕地遍布紅樹林和海草,海草下面的海泥里生長著一種軟體動物,我們本地人叫“泥丁”。每年秋季開始,是泥丁生長成熟的季節(jié),泥丁又大又多。周末時間,我和伙伴常??干箱z頭,提著小鐵桶,到灘涂挖泥丁。挖泥丁是件苦力活,如果海泥比較干,要很用力揮鋤頭,才能挖到合適的深度,如果海泥比較軟,鋤頭會黏上海泥,鋤頭變得很重,揮鋤很吃力。

雖然挖泥丁很辛苦,但回家可以吃到美味的腌泥丁,卻令人很開心。回家后用水把泥丁沖洗干凈,用手將泥丁攔腰掐開一道口子,擠出內(nèi)臟,再用水清洗至干凈,瀝干水分后,大火燒開水,快速倒入處理好的泥丁,約半分鐘即撈起瀝干水分,然后熱鍋倒入花生油,放入備好的蒜粒蒜段煸炒,倒入汆水后的泥丁,猛火快速顛炒幾下,調(diào)味即可出鍋。這樣的“腌泥丁”,清甜爽脆,油香氤氳,十分可口。

小時候曾經(jīng)見過附近村莊有人過來趕海,他們的著裝和裝備很奇特,短褲,長袖上衣,右手的衣袖常常不套在手臂上,而是綁扎在腰間;他們背著魚簍,肩扛一把“蟹槍”,蟹槍是一條長長的木柄,木柄的一端套上一個小小的圓弧形鋒利的鐵鏟。后來才知道這些是專門捉“灶蟹”的捉蟹人。原來青蟹是靠周期性換殼而長大的。青蟹受硬殼限制,只能肥滿而不能增大,肥到一定的程度,硬殼里頭又生軟殼,軟殼完備,置換硬殼,這一過程叫“脫殼”。青蟹脫殼后全身綿軟,失去自我保護能力,易為魚鱔所噬,因而必須在脫殼之前找一個安全的地方棲身,以保平安。它或扒坑、或挖洞、或借居蛇蟮之閑穴。人們根據(jù)青蟹的這一習性,用蟹槍在潮間帶的灘涂海泥中挖出“蟹灶”——洞穴,專門接待這些要脫胎換骨的“貴賓”。挖好的蟹灶待漲潮后,青蟹隨潮而上鉆進蟹灶,退潮后捉蟹人巡視蟹灶,發(fā)現(xiàn)有蟹進洞后就伸手進洞手到擒來。捉蟹人著裝右手不套袖子,就是為了方便伸手捉蟹。這些被捕捉于“蟹灶”的青蟹被稱為“灶蟹”。灶蟹具有“肥、香、甜、脆”的特點,蟹殼松脆,多有“雙衣”,蟹肉豐滿,蟹膏殷紅干實,味道芳香、甜美可口,食后確有“三日不知味”之感。

雷州灣濕地灘涂還盛產(chǎn)另一種海鮮——“土龍”,土龍是本地雷州方言的稱謂,因其習性善于泥灘中鉆爬,外形似“龍”,故以形取名,廣府話則稱為骨鱔。骨鱔刺硬而多,宜于煮湯,民間說法有滋陰補腎、健骨養(yǎng)血之功效。把骨鱔拍暈,用生鹽和生粉搓洗凈黏液,砍切成段,以姜切片下鍋爆香,倒入骨鱔炒到變色,加入米酒大火煮開,再倒入砂鍋中加開水、排骨,大火煮沸后,轉(zhuǎn)細火慢燉1小時左右,即可成骨鱔湯。骨鱔湯湯汁奶白、濃郁略帶酒香味,配以肥膩的骨鱔肉,潤喉解渴,暖胃解餓。

出自雷州灣的章魚頭小腳長,十分生猛。章魚多生活在潮間帶的紅樹林底下,潮退而不離。章魚在夜間活動尤其活躍,漁人常常于晚上戴上頭燈或持電筒,到灘涂“照章魚”,收獲頗豐。捉回的章魚,先放鹽或淀粉摔打章魚,使其去掉潺液,并收縮變得結(jié)實爽脆,再以清水漂浸。洗凈的章魚放進砂鍋,加沙姜蔥白,用慢火焗,沙姜蔥白帶辛辣味的特殊異香慢慢融入章魚中,食之香脆,滿口姜香糅合濃郁的海鮮風味,鮮美無比。

生蠔也是雷州灣的名產(chǎn)。雷州灣海水中的藻類、浮游生物和海底的礦物質(zhì)豐富,十分有利于生蠔的生長。這里的生蠔通常附著在海邊的巖石上或一些老的紅樹林根部,個頭不大,但蠔肉細小而膩實,其蠔肉的鮮美度比養(yǎng)殖的生蠔更勝一分。我們小時候常在退潮時帶上打蠔的工具,把附在巖石上的生蠔一粒粒剝落,剜出來的蠔肉通常泡在盛了海水的小桶里,以保持蠔肉的鮮美。采剜回來的生蠔,用漏勺篩洗去剝蠔時落下的殼渣,簡單沖洗干凈,大火燒開水,倒入處理好的生蠔,待蠔肉翻滾湯色泛白約七八成熟時,放入蔥花蔥段,滴入少許花生油,一鍋熱氣騰騰的蠔仔湯,灰珍珠般的蠔肉,點綴著蔥花,舀一勺入口,鮮美之中帶有海風的清甜,十分愜意。

還有冬天盛產(chǎn)的大對蝦,剝掉殼,放在鍋里煎,滴上幾滴花生油,艷紅的蝦膏流滿鍋,香氣撲鼻,令人垂涎,夾起一條進口,肉質(zhì)結(jié)實,有股天然的鮮甜味,唇齒留香。

一鍋雜魚,加進幾條蝦,幾只螃蟹,幾條章魚,加幾條香蔥,煮開,熱氣騰騰,鮮味四溢,這就是著名的雜魚湯,吃過后常常令人回味不絕,想起都會流口水!

雷州灣的鮮美之物,還有花蟹、沙蝦、烏魚、跳魚、海螺以及生活在深水區(qū)的各種魚類,數(shù)不勝數(shù)。近年,隨著環(huán)境的變化,天然海產(chǎn)逐年減少。保護好雷州灣的生態(tài),是維持雷州灣鮮美之味持久不變的必由之路,也是生活在雷州灣畔的千千萬萬子民的責任。

編輯:周子琪
值班主任:蘇碧銀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fā)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湛圖片

  • 深中通道背后的“湛鋼力量”
  • 雷州工業(yè)“組合拳”真勁!
  • 徐聞海上風電300兆瓦增容項目樁基礎施工全部完成
  • 麻章區(qū)舉辦“我心目中的紅樹林”青少年繪畫作品展覽
  • 廣前研學基地正式開園 湛江日報社大型軍旅夏令營火熱招募
  • 震撼!超級工程深中通道正式通車
    熱點新聞排行
  • 月點擊
  • 周點擊
  • 日點擊
  •   
數(shù)字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