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了12月26日《湛江晚報》11版的特寫“教師之累,不在教書”,深有同感。
近兩年,多位教中小學的弟子——都是在校時的優(yōu)秀學生——告訴筆者:后悔畢業(yè)之際沒有考研。為什么?因為考研成功獲得碩士并不難,回到湛江就很可能進入湛江的高校,繼續(xù)教自己熟悉的專業(yè)課,而且教課的過程又權當復習,還可以有繼續(xù)考博的希望。
但是,在中小學大大不同,競賽比賽公眾號,填表做表家長群……兩眼一睜忙到熄燈,自己的孩子都顧不上管,假期里照樣一堆公務、培訓,評職稱還要排長長的隊,要求又不斷改變。而最可怕的是,忙忙碌碌當中,做正事——研究教材教法的時間并不多,業(yè)務提升不快。
說起來,心理教育、安全教育、班級管理、爭先評優(yōu)……也都與教育相關,但是多了、濫了,難免“形式大于內(nèi)容”,例如公開課、集中培訓等,擠占了教師的節(jié)假日,但是作為晉職加薪條件或主管部門的硬性規(guī)定,不參加又不行。再如布置小孩子做“手抄報”“思維導圖”等,多半是家長作業(yè),因為孩子忙不過來——老師“婆婆嘴、丫鬟腿、宰相肚、豆腐心”,忙得腳后跟超前,學生小小年齡已經(jīng)睡眠不足而鏡光閃閃,實在讓人擔憂。
把形式主義與細而又細的統(tǒng)計當作“管理”,實際上是麻煩一線教師的“懶政”,而“文山會海”與大量關系不大的社會活動進校園,則已經(jīng)形成了“擾學”。因此,去年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發(fā)布的《關于禁止向學校攤派與教學無關的“漲粉”“評比”“推銷”等指令性任務的通知》等文件,實在是完全必要、非常及時,大有必要做若干條限制檢查評比、精簡文件會議、嚴禁攤派“推銷”的細則,違規(guī)者及時處理。
中小學教師的減負絕非一日之功,教師隊伍的素質(zhì)提升與結構穩(wěn)定,顯然比某些“管理模式”重要得多。既然校內(nèi)外教師、學生、家長“都有同感”,則改革的重要性必將推動改革的可能性——讓老師們有時間學習總結教育學、心理學,有時間鉆研教材,才是做好“教書育人”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