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開漁季的到來,到海邊體驗趕海的市民游客越發(fā)多了起來。連日來,在抖音、視頻號等社交平臺上,不少網友“曬”出了在湛江的趕海之旅。
根據潮漲潮落的規(guī)律,趕在潮落的時機,去海岸的灘涂和礁石上,打撈采集海鮮,這個過程,就叫做“趕?!?。這種充分體現濱海風情的生態(tài)活動,既免費又好玩,不只適合本地居民一家老幼“打卡”,更受到不少來湛旅游的外地游客青睞。
趕海,就是為了撈點海貨,解饞嗎?海鮮市場里,生猛的鮮魚活蟹應有盡有,想吃就買唄,不至于親自下海把腰都折斷了。到底是什么,引無數人為趕海競折腰?社交平臺上的一個個高流量短視頻指向一個共同答案:樂趣。
在趕海視頻里,一人、一桶、一雙手套,幾乎就是趕海者所需的一切裝備。他們面朝大海,風餐露宿,身體被烈日曬得黝黑,卻也讓屏幕前的我們回憶起兒時到海邊抓螃蟹的童趣生活。一些家長給小朋友拍的趕海視頻,則更“佛系”。收獲什么的完全是次要的,真正的樂趣在于讓孩子們親近大海、遠離手機,從大自然中感受到生活之美。一些“大咖”的視頻里,更是展現了湛江人趕海的高超技藝。比如,有些阿姐總能在我們伸手可及的地方,不可思議地挖出沙蟲,好比在線抽卡;有些大哥僅憑沙灘上的氣孔大小就能掘地三尺挖到寶藏,簡直像開了掛。這樣的趕海視頻,一個接一個讓網友直呼“停不下來,根本停不下來”。評論區(qū)里,也有不少網友說看趕海視頻就是解壓。
趕海充滿樂趣,也吸引著無數人前往體驗。但必須指出的是,一定要堅持“文明趕?!?,方能真正享受到其中的樂趣。
“文明趕海”,至少有兩層含義,其一是注意安全,其二是保護生態(tài)。
一些人并不了解海域復雜多變的特性,玩著玩著就松懈了安全意識。因此我們會看到,有時會出現有人趕海最終被困海中的情況,甚至有人因為趕海被海浪卷走。所以趕海之前,一定要了解潮汐情況,到有專業(yè)救生員的海域游玩,這樣才能安全地體驗趕海的樂趣。
另外,趕海的過程中,要自覺保護生態(tài)。比如趕海的時候,要遠離鳥類活動區(qū)域。退潮時候,往往也是鳥類覓食的重要時間,趕海時不要驚擾它們。不少趕海熱門地點都有紅樹林,要避免過度趕海破壞灘涂生態(tài),保護好紅樹林。尤其是趕海的過程中不要在海上、灘涂留下垃圾。
目前,國內一些沿海城市已經在探索開發(fā)趕海主題游,劃定部分相對安全海域設置專門的“趕海區(qū)域”。趕海是免費的,但周邊村民從出租挖螺耙蟹三件套、趕海專人指導、沖淡水、餐飲服務、來料加工等方面另辟蹊徑,圍繞趕海做成了一條全新的旅游產業(yè)鏈,帶動旅游市場人氣的同時,也有效地找到了開發(fā)與保護的平衡,保護了灘涂生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