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湛江云媒賬號

吉他 穿越千年的弦音

2023-08-16 10:10 來源:新華網(wǎng)

夏日里,裙裾飄飄的少女在草地上歡快地彈唱《童年》;舞臺上,激情四射的明星撥弄電吉他盡情炫技。吉他,這一流行音樂的標志性樂器,曾經(jīng)歷漫長的演化過程,歷史悠久卻總能緊跟時代步伐。

吉他的雛形

最古老的吉他長什么樣?現(xiàn)在的人們已經(jīng)很難說清楚了。其實,有柄的彈撥樂器在古代西亞、北非地區(qū)早已存在。公元前兩三千年,古埃及和古巴比倫的壁畫和石刻上,就出現(xiàn)了各種各樣的有柄彈撥樂器。考古學家找到的最古老的、和現(xiàn)代吉他一樣有內(nèi)彎琴體的樂器,是在大約3300年前赫梯人城門遺址上的浮雕。赫梯人是公元前生活在小亞細亞和敘利亞北部的古老民族,因此這個樂器就被稱為“赫梯吉他”。赫梯吉他內(nèi)彎的琴體決定了吉他類樂器特有的共鳴特點和外形特點,這也是吉他與其他有柄彈撥樂器的最大區(qū)別。比如琴體是半梨形的烏德琴和魯特琴就和吉他在音色上有著顯著的不同。但與如今的吉他不同,赫梯吉他的琴體并不是圓潤的8字形,而是類似于蘋果核的形狀。而且由于年代過于久遠,除了石刻浮雕,人們再難找到赫梯吉他在歷史上留下的其他痕跡,所以這種樂器只能算是吉他最古老的一種雛形。

關(guān)于吉他的起源,最主流的有兩種說法——一種是起源于中東地區(qū)曲背的烏德琴,另一種是起源于古希臘平背的維拉琴。烏德琴是阿拉伯世界流傳時間最長、影響力最大的樂器,號稱“中東樂器之王”。據(jù)說它最遲誕生于公元前3000年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可能是琵琶、吉他等眾多彈撥樂器的老祖宗。它的外形特征十分鮮明:半梨形的琴身,短小的琴頸,與琴頸長度接近、向后彎曲45度至90度的弦軸箱和1到3個音孔。乍看起來,烏德琴就像是柄被折彎的半個梨,音孔就像中間的梨核。烏德琴有11根琴弦,使用老鷹羽毛或烏龜殼制作的撥子演奏。琴身上雕刻著精美的花紋,除了作為一件樂器,它還經(jīng)常被視為藝術(shù)品和裝飾物。與其他彈撥樂器不同,烏德琴的琴頸上沒有琴格,這使得彈奏者能更好地表現(xiàn)滑音、顫音等技巧。每當烏德琴粗獷豪放的聲音響起,一股濃濃的中東風情便撲面而來。

隨著商旅往來和頻繁的戰(zhàn)爭,烏德琴與《天方夜譚》等阿拉伯文化符號被帶回了歐洲。歐洲人改稱其為魯特琴。中世紀的魯特琴無論是外形、演奏技法還是演奏曲目都與它的阿拉伯祖先十分接近。直到15世紀末,歐洲的魯特琴才有了一些獨特的發(fā)展,主要是由于技法的改變,人們開始使用手指彈奏,因此多聲部作品得以在魯特琴上演奏。琴弦數(shù)量也不斷增加,最多可達20多根。中世紀徒步旅行的吟游詩人是推廣魯特琴最有效的力量。魯特琴是木質(zhì)的,重量很輕,吟游詩人抱著它可以一邊唱歌一邊演奏。意大利著名的吟游詩人彼特拉克就是一位魯特琴高手,經(jīng)常抱著它唱誦十四行體抒情詩。在歐洲中世紀的繪畫作品中,也經(jīng)常能見到魯特琴的身影。

維拉琴是一種平背的彈撥樂器。與烏德琴和魯特琴拱起的橢圓形背部不同,維拉琴的共鳴箱背部是扁平的,與現(xiàn)代吉他的外觀更為相似。但它比現(xiàn)代吉他小很多,跟尤克里里的大小相近,琴身背部有多個小孔。維拉琴用手指端來彈奏,有四根琴弦,表現(xiàn)風格典雅優(yōu)美,富有拉丁風情。與魯特琴相比,維拉琴在中世紀的歐洲屬于小眾樂器。

“中東樂器之王”烏德琴

17世紀正式“出道”

中世紀歐洲的魯特琴

魯特琴和維拉琴首先在西班牙、意大利,然后在整個歐洲流行起來,到16世紀時達到了高峰。很快,一種融合了兩種樂器特點的新樂器誕生了,人們?yōu)樗∶麨椤凹?。吉他最初的意思是“四弦琴”,后來變成五弦琴,并增加了一個琴橋。當琴弦經(jīng)過音孔時,琴橋可以很好地將每根琴弦固定在適當?shù)奈恢谩?7世紀時,吉他在歐洲宮廷貴族之中流行起來,法國國王路易十四愛彈吉他,并把它作為最喜歡的樂器。在王公貴族們的帶動下,歐洲掀起一股學吉他熱,許多作曲家和演奏家登上舞臺,大量新作品涌現(xiàn),吉他的格調(diào)、旋律、和弦等方面都有了突飛猛進的發(fā)展。17世紀末,全新的六根弦吉他以其清晰的和聲及調(diào)弦方便等優(yōu)點很快得到了幾乎全歐洲的青睞,古典吉他的黃金時代到來了。魯特琴和維拉琴則成為了明日黃花,被人們冷落在一旁。

到了18世紀,德國在這個新興的音樂領(lǐng)域日益活躍,涌現(xiàn)出了大量吉他演奏家和作曲家。特別是在巴洛克音樂如日中天的時期,這一人群的數(shù)量達到了驚人的地步。在同時期的法國,盡管法國大革命導致許多貴族被驅(qū)逐流放,但吉他也受到新興階級的歡迎,其流行程度有增無減。19世紀初,膾炙人口的卡魯里教程和卡爾卡西教程編寫完成,極大地促進了吉他的普及和推廣。

19世紀中葉,工業(yè)革命如火如荼地進行,機械化大生產(chǎn)不僅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也改變了人們的審美情趣。小音量的室內(nèi)樂不再受寵,人們開始喜歡聲勢宏大的交響樂和歌劇,而吉他很難融入到以小提琴、鋼琴、小號等管弦樂器為主的樂團中。在管弦樂輝煌的音色面前,吉他顯得黯然失色。眼看這一古老的樂器就要像“前輩”魯特琴、維拉琴那樣被打入冷宮,一批熱愛吉他的音樂家行動起來了。

“近代吉他之父”、西班牙吉他演奏家泰雷加將吉他原本放置在右腿上的彈奏改為放在墊高了的左腿上,這樣大大加強了演奏時琴身的穩(wěn)定性。泰雷加還加強了對左右手的區(qū)分,奠定了現(xiàn)代吉他的指法基礎。意大利小提琴家帕格尼尼將小提琴與吉他的創(chuàng)作相互融合,創(chuàng)作了多首小提琴與吉他的二重奏鳴曲,讓吉他柔美、溫暖的音色融入到當時的主流音樂中。西班牙演奏家塞戈維亞突破了吉他獨奏的形式,并以高超的演奏水平和60多年持續(xù)不斷的環(huán)球巡演,令世人對吉他刮目相看。

進入20世紀,吉他的琴弦由金屬弦改為尼龍弦,音色更為柔和。歐美流行的爵士、鄉(xiāng)村、搖滾等音樂中大量使用了吉他,進一步帶動了吉他的普及。搖滾樂傳奇人物“貓王”最經(jīng)典的歌曲之一《Love Me Tender》,伴奏就是一把吉他和幾個常用的和弦?!柏埻酢币蕴赜械纳ひ艏由纤麑@首歌曲深刻的領(lǐng)會和演繹,自彈自唱“一路到底”,讓這首旋律簡單的歌曲和簡樸的吉他都成為了流行樂的代表符號。

各式各樣的電吉他

被傳教士帶到中國

17世紀末18世紀初,五弦吉他被傳教士帶到了中國。康熙時期的傳教士徐日升在宮廷造辦處指導工匠制作各種西洋樂器,其中就有吉他。乾隆時期,也有皇帝命傳教士教小太監(jiān)彈吉他的文字記載。只不過,那時的吉他還不叫吉他,而被稱為“葫蘆形月琴”或“洋琵琶”。

現(xiàn)代意義的六弦吉他于19世紀末20世紀初傳入中國,并且在20世紀三四十年代得到初步發(fā)展。當時中國人也能自己生產(chǎn)制造吉他,上海和廣東是民國時期主要的吉他生產(chǎn)地,并且制造水平也較高。從民國時期的報紙上可以發(fā)現(xiàn),當時有關(guān)吉他的演出活動形式多樣,且數(shù)量眾多。

民國時期有大量的歌曲用到了吉他來進行伴奏,這一點有錄音資料可以證明,并且許多歌曲的創(chuàng)作者、演唱者也都留有演奏吉他的照片,比如聶耳等。1934年發(fā)行的《漁光曲》,演唱者是王人美,貫穿全曲的伴奏是夏威夷吉他,伴奏者為聶耳。與古典吉他不同,夏威夷吉他使用鋼絲弦。演奏時,演奏者兩腳掌全著地,將吉他平穩(wěn)地放在雙膝上,一手持金屬滑棒按弦,另一只手帶金屬指套撥弦。夏威夷吉他音色華麗,是一種擅長表現(xiàn)旋律的樂器。當代中國人最耳熟能詳?shù)氖褂孟耐募樽嗟母枨?,是上世紀80年代電影《甜蜜的事業(yè)》中的主題曲《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

聶耳是將現(xiàn)代吉他引入中國的先驅(qū)。《聶耳日記》中多次記錄他購買國外教材自學吉他的事情,古典吉他、夏威夷吉他他都會彈。在那漂泊動蕩的年代,口琴、小提琴、吉他等便于攜帶的樂器是音樂家們的首選。聶耳創(chuàng)作的《春回來了》和《告別南洋》兩首歌曲,都是用古典吉他伴奏。他在日本鵠沼海濱不幸遇難后,人們在《聶耳紀念集》的封面上繪制了一張聶耳彈吉他的畫像,可見他演奏吉他的形象在那時多么深入人心。

上世紀30年代,美國剛剛生產(chǎn)出的帶有擴音功能的電氣吉他也進入了中國市場,并且很快被國人仿制。那時的電氣吉他是在聲學吉他的琴體內(nèi)插上真空管和電磁鐵,雖然也是插電樂器,但純粹為了擴大音量,與今天的電吉他不是一個概念。

夏威夷吉他

“后浪”電吉他

真正的電吉他誕生于上世紀50年代的美國,它可以有效避免之前空心的電氣吉他在演奏過程中出現(xiàn)的嘯叫。與聲學吉他相比,電吉他有更豐富的表現(xiàn)力,更大的音量,能夠勝任更多風格的音樂。

雖然都叫“吉他”,但電吉他的發(fā)聲原理與聲學吉他完全不同。電吉他的琴身是實心的木頭,沒有音孔,也沒有共鳴箱,而是運用電磁學原理,使用了一種被稱為“拾音器”的裝置。拾音器內(nèi)的磁鐵環(huán)繞著線圈,即電磁線圈,當被磁化的吉他弦振動時,電磁線圈將弦振動產(chǎn)生的能量轉(zhuǎn)換成電信號。電信號被傳送到放大器放大數(shù)千倍。電吉他的琴身對音質(zhì)影響很小,因為主要是電子放大器在控制音量和音質(zhì)。

電吉他的出現(xiàn)彌補了聲學吉他在音響效果中存在的缺陷,使得吉他可以不受到空間大小的限制而進行演奏。同時,隨著世界電吉他技術(shù)的提升,世界上許多電吉他制造廠商都擁有特殊的電吉他制造技術(shù),這也使得電吉他在音色上更為多樣。

雖然在古典音樂中,電吉他地位不高,但在流行音樂中,電吉他是當之無愧的王者。流行音樂比起古典音樂更需要舞動性和節(jié)奏感,而電吉他獨特的控制噪音的效果,營造出十足的動感氛圍,更能讓年輕人跟著音樂“燥起來”。在電子音樂日趨流行的當今樂壇,電吉他的風頭大有蓋過聲學吉他之勢。

造物還原 如何制作一把吉他

制琴師正在用傳統(tǒng)方法制作吉他。

吉他之所以廣受青睞,主要是因為它音色柔美,有著古香古色的韻味。能有如此出色的藝術(shù)表現(xiàn)力,與吉他獨特的聲學結(jié)構(gòu)和制作方法密不可分。

吉他琴身由三部分組成——面板、側(cè)板和背板。面板采用聲學性能優(yōu)良的云杉、雪松等,背、側(cè)板以硬度和共振性能優(yōu)良的玫瑰木、楓木等為主。這種木材搭配及其內(nèi)部結(jié)構(gòu)的設計,是一代代制琴師和音樂家反復實驗總結(jié)出來的,最終形成以扇形梁架為主體的內(nèi)部聲學結(jié)構(gòu),保證了吉他最佳的聲學特性和動聽的聲音,為吉他的藝術(shù)表現(xiàn)力提供了樂器制造學上的基礎。

吉他的琴頸由一塊硬木雕刻而成。琴頸打磨后,將指板安裝到琴頸上。琴頸結(jié)構(gòu)完成,就可以把它組裝到琴體上。六根琴弦的材質(zhì)保留了歷史的傳統(tǒng),能讓吉他演奏出獨特動人的旋律。

即使是如今的機械化生產(chǎn),制作一把吉他也需要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在古代,手工制作吉他是一項艱苦而精巧的工藝,經(jīng)驗豐富的琴師一年也只能制作10把到20把吉他。傳統(tǒng)的吉他制作工藝,需要將木材陳化、雕刻、造型、拉伸、粘接等,耗時費力。

一把好的吉他,聲音不似鋼琴那般洪亮,也不像小提琴那樣細膩,但它能夠奏出內(nèi)心變化的真實聲音,流露最真摯的情感,有一種雋永、酣暢、沉穩(wěn)的美。

  追根溯源 吉他與琵琶有關(guān)系嗎

琵琶與吉他有很多相似之處。

流行于歐美的吉他與我國的傳統(tǒng)樂器琵琶,看上去一個橫著彈,一個豎著彈,一個8字形,一個梨形,好似沒有什么關(guān)系。不過若要追根溯源,它倆還真可以算得上是遠房親戚。

琵琶是我國民族樂器中的瑰寶。琵琶由歷史上的直項琵琶及曲項琵琶演變而來,據(jù)史料記載,直項琵琶在我國出現(xiàn)得較早。對于曲項琵琶的來源《隋書·音樂志》記載:“今曲項琵琶,豎頭箜篌之徒,并出自西域,非華夏舊器。”可見曲項琵琶并不是源于我國,根據(jù)有關(guān)史料分析,南北朝時,在中原地區(qū)通過絲綢之路與西域進行文化交流的過程中,有一種梨形音箱、曲頸、四品柱、四弦、用撥子演奏的彈弦樂器由印度、波斯通過西域地區(qū)傳入我國北方。因其頭部向后彎曲,為區(qū)別于當時流傳的直頸圓形的秦琵琶,故名曲項琵琶。又因其經(jīng)過龜茲傳來,又稱龜茲琵琶、胡琵琶或胡琴。而吉他的祖先魯特琴和烏德琴,也是從阿拉伯世界流傳到歐洲的。

在北魏、隋唐的壁畫中,琵琶都是橫抱于懷中,用撥子彈奏的。而敦煌壁畫中,舞姿飄逸的飛天甚至可以反彈琵琶。吉他的鼻祖烏德琴和魯特琴也是橫抱于懷,用撥子彈奏的。由于橫抱琵琶彈奏時,琴的重心都由左手支撐,這樣左手就不能在琴體上上下移動,無暇顧及音域的擴大,導致音質(zhì)較小。而豎抱琵琶的演奏方法使琵琶的重心落在腿上,才把左手解放出來,讓左手可以在琴體把位上上下移動,使得琵琶的音域得以擴大。這與泰雷加將吉他由左抱改為右抱的初衷是一樣的。

在演奏時,琵琶最具特色的演奏技法是輪指,而吉他也有輪指技法,跟琵琶很像。琵琶是由內(nèi)向外輪,而古典吉他是借助三個手指由外向內(nèi)輪。雖然方法不同,但同樣可以演奏出顆粒均勻的連音色彩,讓人體會到“大珠小珠落玉盤”般的奇妙感受。古典吉他演奏的最經(jīng)典曲目當屬《阿爾罕布拉宮的回憶》,這首出自泰雷加之手的作品通篇運用輪指技法,演奏出一位老人對阿爾罕布拉宮輝煌歷史的回憶與現(xiàn)實的遺跡,勾勒出豐富的內(nèi)心情感變化。

乍看起來,吉他和琵琶的外形差異很大,但若細細觀察不難發(fā)現(xiàn),它們都有琴頭、音箱、品位等部位。從結(jié)構(gòu)功能來看,琵琶的琴軸和吉他的琴鈕都有著調(diào)弦功能,琵琶的覆手和吉他的琴碼都用于系弦,兩種樂器的品位都是用于定音高,每兩個品位之間都是伴音的關(guān)系。

由此可見,吉他和琵琶在很多方面是相通的,說明在歷史的某個時期,兩者的彈奏方法是一樣的。只是隨著歷史的發(fā)展和文明的演化,逐漸成為兩種完全不同的樂器。


編輯:王聞聞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fā)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湛圖片

  • 深中通道背后的“湛鋼力量”
  • 雷州工業(yè)“組合拳”真勁!
  • 徐聞海上風電300兆瓦增容項目樁基礎施工全部完成
  • 麻章區(qū)舉辦“我心目中的紅樹林”青少年繪畫作品展覽
  • 廣前研學基地正式開園 湛江日報社大型軍旅夏令營火熱招募
  • 震撼!超級工程深中通道正式通車
    熱點新聞排行
  • 月點擊
  • 周點擊
  • 日點擊
  •   
數(shù)字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