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湛江云媒賬號

“傳拓”人楊軍:匠心傳承 拓印歷史

2021-11-10 10:58 來源:湛江日報 作者:文/記者林小軍 李亞強 圖/記者李波

日常見到美好的事物,拿出相機或手機,隨手一拍,影像則可被保存和傳播。這是現(xiàn)代科技為人類提供的極大便利。而在沒有攝影機的歷史長河里,拓片技術(shù),便是人類“復(fù)印”、“刻畫”,保留歷史印記的最優(yōu)選。

41歲的拓片傳藝人楊軍,開著一家字畫裝裱店。除了裝裱字畫,楊軍尤愛在夜深人靜之際,閑暇之時,擺上漢磚、碑文等古物,以墨色,以朱砂潤于拓包,在老宣紙上,交融出滋潤,疊加出層次,讓金石之物的文字圖案躍然紙上,傾注著對金石傳拓藝術(shù)的熱忱與執(zhí)著。

楊軍向記者展示其拓片。

古風(fēng)今韻

金石紙墨間的繡花功夫

走進楊軍的傳拓工作室,一片與墻等高的置物架上,擺滿了古磚古瓦,這些金石古物,都是楊軍祖輩積攢下來的“寶貝”,這些古磚從秦代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應(yīng)有盡有,磚上的花紋、符號、字跡也是包羅萬象。一張通鋪的書桌,整齊地擺放著楊軍拓印用的工具,大大小小的拓印包,打刷,噴壺,所用的宣紙、墨條、朱砂等。

提前用清水潤好宣紙,用老墨條研磨成墨汁,將需要拓印的古磚固定,備好宣紙等材料,楊軍便開始現(xiàn)場展示傳拓技藝。將紙鋪到古磚上,用粽刷或毛巾刷平,打刷,除去宣紙與器物表面之間的氣泡,為后續(xù)上墨作好鋪墊。這樣的敲拍,不能輕也不能重,紙片要剛好和筆畫貼合,又不能戳破。隨后,便進入了關(guān)鍵的上墨,楊軍拎起拓包,單手靈巧有節(jié)奏地在宣紙上翻飛起來,伴著“噠噠噠”的細微聲響,濕潤的宣紙上開始出現(xiàn)古磚石刻的輪廓,并越來越清晰,最后完全呈現(xiàn)。這一刻,拓片上呈現(xiàn)的不僅是原汁原味的歷史印記,更承載著保護歷史的價值。

“傳拓的過程看似簡單,卻處處考驗著技藝人的耐心和手法,既要看時間和空氣的把握。紙張?zhí)珴窳?,掃紙時容易破;太干了,對凹凸紋理就記錄不下來,上墨時容易糊成一團。又要看拍墨上墨的手法,拍得輕了,輪廓出不來,拍得重了,停留時間久了,就容易形成死墨,前功盡棄。”楊軍告訴記者,制作一張拓片,快的要4、5個小時,慢的甚至要好幾天。“拓片制作是否成功,要看拓片是否‘黑白分明,墨色均勻,墨不透底,拓片完整’,這‘十六字’方針是檢驗拓片好壞的關(guān)鍵。只有把宣紙揭下來之后,其紋理清晰,顏色呈烏金狀態(tài),又黑又亮,這才算得上是一幅佳作?!?/p>

楊軍的“寶貝”——古磚古瓦。

因紙結(jié)緣

研習(xí)30年的傳承技藝

出生于安徽的造紙世家,祖輩5代既造紙也制作拓片,楊軍的童年里,便是嗅著紙墨的芬香長大?!靶r候家里窮,最快樂的事,便是和長輩們到大戶人家去制作拓片,即便是走上幾里路,重要的是能吃上主人家招待宴上香噴噴的肉食?!睏钴娀貞浄Q,小時候?qū)ν仄⒉涣私?,只能在一旁幫忙磨墨?dāng)助手,沒想到如今竟成了畢生的熱愛。

那時候宣紙對于普通人而言,還是“輕奢品”,不少書畫人甚至拿出了一些古磚古物來兌換宣紙。有了紙、和古磚,更有祖輩造紙、拓片的熏陶,楊軍也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里,擁有了學(xué)習(xí)拓片的難得條件,也練就了踏實的基本功。

1997年至2000年,楊軍跟著大伯走南闖北四處銷售宣紙,期間不僅開闊了眼界,更有機會和許多裝裱師、拓片大家拜師學(xué)藝。其中1997年,在一位山東大學(xué)教授的傳藝中,楊軍受益頗深,大受啟發(fā),進一步提升了拓片技藝?!澳菚r候,技藝人輕易不外授,不傳外人,能送紙賣紙裝裱過程中,觀摩一下,并獲得指點解惑,已經(jīng)是萬幸了?!睏钴娬f。

楊軍展示傳拓技藝。

傳承創(chuàng)新

用拓印留住歷史的印記

2006年,四處銷售宣紙,并一路求師學(xué)藝的“候鳥”楊軍,走到了湛江,愛上了這座南方海濱城市的氣候及人文氣息,并最終扎根落戶下來。十多年間,楊軍的宣紙和裝裱技藝得到湛江文人墨客的好評。隨著以攝影為代表的記錄技術(shù)的發(fā)展,傳拓這種費時費工的純手工藝術(shù),急劇走向衰落,抱著傳承傳統(tǒng)技藝的決心和個人熱愛,楊軍又開始苦心鉆研拓片技藝。

在楊軍的拓片展廳中,一塊古磚的三面均被“拓印”到紙上,讓古磚彷如“攝影素描”般躍然紙上。除了傳統(tǒng)的“平面拓”,楊軍還進一步創(chuàng)新了“全形拓”,鉆研新手法,新材料,將美術(shù)的素描、透視等技法應(yīng)用到“全形拓”中,讓“全形拓”更有質(zhì)感和光影效果。

“你看這一幅拓片中,文字寫的是‘富貴’二字,下面刻畫著一顆樹,這不正與我們當(dāng)前提倡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不謀而合嗎?”楊軍表示,拓片中不僅蘊含著歷史的印記,更攜帶著文明的基因和密碼。為傳承拓片技藝,楊軍不僅走進嶺南師范學(xué)院授課,更在自己店里辦起了拓片培訓(xùn)班,尋找拓片技藝傳承人。

“不能讓老一輩的手藝在我們手上荒廢掉,傳承歷史,應(yīng)有我們的一份責(zé)任?!睏钴姼嬖V記者,隨著時間的推移,許多石碑、古磚等古物正在漸漸風(fēng)化,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傳承拓片技藝,更是對這些即將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的歷史印記的搶救和保護。

如今,楊軍已著手對拓片技藝申請非遺,同時,開辦一個個人拓片展,讓更多人感受拓片的文化魅力,推動文物的保護和傳承,走好“傳拓”之路。

●鏈接●

拓片是我國一項古老的傳統(tǒng)技藝,拓印技術(shù)是為了保護碑文石刻、青銅器等文物上的文字、圖案而產(chǎn)生,使用宣紙和墨汁,將碑文、器皿上的文字或圖案清晰地拷貝出來。

拓片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北宋,有文獻記載工匠和文人制作拓本的情形。當(dāng)時除了工匠以外,還有文人大夫把拓本制作當(dāng)成一種陶冶情操的事情。事實上,文化修養(yǎng)、專業(yè)技術(shù)、敬業(yè)職守等,這些“軟件”加上“硬件”的綜合元素,決定了手工拓本的水平和質(zhì)量。

在宋代,大文學(xué)家歐陽修自號“六一居士”,其中“一”指的是他收藏并引以為傲的“一千張拓片”。宋代趙明誠、李清照夫婦也深陷拓片的樂趣,他們二人“取上自三代,下迄五季,鐘鼎、甗、鬲、盤、匜、尊、敦之款識,豐碑、大碣……凡見于金石刻者二千卷”,拓印金石兩千卷,一直被后世傳為佳話。


編輯:陳志迅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fā)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湛圖片

  • 深中通道背后的“湛鋼力量”
  • 雷州工業(yè)“組合拳”真勁!
  • 徐聞海上風(fēng)電300兆瓦增容項目樁基礎(chǔ)施工全部完成
  • 麻章區(qū)舉辦“我心目中的紅樹林”青少年繪畫作品展覽
  • 廣前研學(xué)基地正式開園 湛江日報社大型軍旅夏令營火熱招募
  • 震撼!超級工程深中通道正式通車
    熱點新聞排行
  • 月點擊
  • 周點擊
  • 日點擊
  •   
數(shù)字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