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電視劇《潛伏》里的陸橋山,到《人民的名義》里的“達康書記”,再到《慶余年》里的陳萍萍……吳剛在影視劇中演繹了很多配角,不過在他看來,這些都是兼職,“是北京人藝的舞臺教會了我掙錢吃飯的本事”。
今年中國上海國際藝術(shù)節(jié)期間,北京人藝帶著5部戲來上海“駐演”。吳剛演了其中兩部,《茶館》和《嘩變》。和往常一樣,吳剛每天下午4點半就來到劇場。幾十年了,他傳承著北京人藝老先生們留下的不成文規(guī)定,演出前必定要早早到劇場,一邊慢慢地化著妝,一邊和大家聊聊晚上的戲,一點點地進入角色。他說:“無論是演主角,還是龍?zhí)?,都一樣。只有這樣,就算你拉大幕都能拉出節(jié)奏!”一個個小角色,最終砌成一位大演員。
1 舞臺高光才是面子
為了迎接北京人藝來上海的演出,上音歌劇院在劇場大廳里搭了一座京味門樓,上懸四字“戲比天大”,吳剛每天都會駐足看一眼。
作為北京人藝85班的學員,吳剛一直把前輩們稱作“老先生”。與戲劇學院科班的教育不同,北京人藝是團帶班,學員們天天跟著藝術(shù)家們在排練廳、舞臺上磨戲,日常生活中聊戲,不斷成長。那會,老先生們總是告訴吳剛、馮遠征他們幾個年輕人,演戲要先做人,“你是什么樣的人,我在臺下八九不離十會看得出來。演員站在舞臺上應該是透明的、干凈的,你的路才會長。”當年那幾個年輕人已經(jīng)成了今天北京人藝五虎將。
北京人藝的排練廳里,有個規(guī)矩,只要導演宣布開始排練,沒有人會閑聊,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在戲上。有的戲沒有吳剛他們幾個年輕人,他們就趴在窗戶外,靜靜地看排戲。有一年,團里正在排戲,一位外國的文化女官員來人藝參觀,看到排練廳內(nèi)外都這么安靜認真地排練,她也自覺地脫下高跟鞋,生怕擾戲。老先生們從來不把“戲比天大”掛在嘴上,而是用一臺臺戲、一次次排練做給年輕演員看。時至今日,當吳剛有時接到其他院團的演出邀請后,他總會提一個要求,排演廳要絕對安靜,打電話請去外面。
起步,都是從配角和龍?zhí)组_始。吳剛在《雷雨》中演過周萍,《日出》中演過李石清,《北京人》里演過曾文清,《天下第一樓》中跑過龍?zhí)?、演過孟四爺……吳剛也很感謝那些年在老先生們身邊成長的年月:童弟老師是85學員班的班主任,和他們幾個年輕人關(guān)系最鐵;林連昆老師第一次把他送上舞臺;劇院一起坐綠皮火車去外地演出,年輕演員一對一幫忙照顧老先生,他負責夏淳老師,給他提行李整整三年,也聊了三年,學了三年;老先生們還會帶著年輕人去劇院門口的小飯館改善生活,邊吃邊聊的還是戲……回想當年,吳剛?cè)ダ蠋熂依锍运岵税兹狻⒑染?、聊戲、說人生,就像回自己家一樣無拘無束。
能參演北京人藝的“鎮(zhèn)院之寶”《茶館》,一直是吳剛的夢想。他至今難忘二十多年前,人藝宣布復排《茶館》角色的場景,劇組人多,演員們都站在門口,緊張地望著導演林兆華,期待著自己名字和角色的對位。之前保密工作做得非常好,一點消息都沒有,每個人都很忐忑,就怕進不了劇組,“《茶館》里哪個角色我都想演,我演的唐鐵嘴的戲份雖然不算多,但只要能進這個組,我就已經(jīng)非常高興了?!?/p>
如今,吳剛也成了團里的前輩,帶著年輕人在排練廳里摸爬滾打,演得好,吳剛會為他們拍手;遇到問題,他也會直言不諱,“這不存在給不給面子的事兒,面子是什么?是舞臺上的光彩和高光時刻,演不好才是最沒面子的?!?/p>
2 耐住寂寞方得始終
一步步從跑龍?zhí)椎接信_詞、再到主演。這離不開北京人藝的熏陶,也離不開吳剛的努力。這次來上海演《茶館》前吳剛笑著說:“1988年,《茶館》來上海演出時,我是龍?zhí)咨矸莸桥_,這次我能站在這兒有幾句臺詞,說明我進步了?!?/p>
除了《茶館》,《嘩變》也是吳剛最喜歡的戲之一。1988年,人藝第一次排演話劇《嘩變》,吳剛被分到了一個小配角。排練期間,在劇中飾演律師格林渥的主演任寶賢突然失聲,吳剛臨時被導演叫來當替補,他背下了所有格林渥的臺詞,也愛上了這個角色。不過,任寶賢不久嗓子恢復了,吳剛雖然沒有替補登場,但默默觀察任寶賢的表演,學到了很多。2006年,人藝復排《嘩變》,院長找吳剛參演,吳剛只有一個請求,讓他演一次格林渥。這一演就是近20年,也因為《嘩變》,他拿下了中國話劇的“金獅獎”。
北京人藝的這塊金字招牌,是每個演員一起用心打造的。在吳剛看來,在高手如云的北京人藝做一名合格的演員,不玩命哪成。有人覺得“把劇院當成家”這樣的話是口號,事實上,“五虎將”當年就住在劇院里,吳剛說之所以大家要吃住在一起,是因為演戲不是一個人的事情,要相互配合。早上,他們起來一起晨練;晚上下了課,吃完飯一起做小品;閑暇時,他們一起騎著自行車去街上觀察生活;老師布置的作業(yè),一個角色要有六套方案,大家就一起挑燈夜戰(zhàn)……在劇院的樓道里,吳剛能聞到家的味道,他一直記得于是之的一句話:“你們成事之后有兩個媽,第一是自己的媽,第二個母親就是劇院?!?/p>
舞臺上的演技日漸成熟后,這些年,吳剛經(jīng)常參加一些影視劇的拍攝。每年歲末,團里都會把演員們第二年的演出日程排好,吳剛只有在沒有演出任務的時候,才會出去接拍影視劇,“其實,拍影視劇對我們來說,也是演技的磨練?!眳莿傉f,“我們很多前輩,像是藍天野老師,他的很多影視作品深入人心,也依然在舞臺上光芒萬丈,這是我所追求的?!?/p>
縱觀這些年,吳剛留給觀眾深刻印象的其實也都是配角,在他看來,演主角或是配角,宣傳海報上是不是C位都不重要,能夠用戲磨煉自己才是他最看重的?!耙偷米〖拍保怂嚨睦舷壬鷤兊慕陶d,吳剛一直謹記于心。憑借對話劇舞臺的虔誠和篤定,他即使憑借爆款的影視劇一夜走紅后,也依然堅守舞臺,因為舞臺上摸爬滾打幾十年給予一個演員的底氣與從容,是任何流量都不可取代的。
3 看書買菜也成修煉
生活對一個演員來說,就是修煉場。
在家里,吳剛喜歡看書、跑步。人物傳記是吳剛的最愛,“演員嘛就是塑造人物的,自然要多看看人生的故事。”這兩天來上海,他把剛剛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韓國作家韓江的作品帶在了身邊。
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吳剛會在B站上看看網(wǎng)友們的評論。電視劇《人民的名義》熱播時,他發(fā)現(xiàn)00后的小孩也喜歡,通過網(wǎng)絡,他也發(fā)現(xiàn)年輕人的觀影角度和興趣在變化,一部反腐的戲,觀眾們也能從自己的角度切入,“達康書記”火了,這也是時代的進步。
提起“達康書記”,當年籌拍《人民的名義》時,劇組請吳剛參演,他卻連連擺手:“不行不行,演員塑造角色一定要有生活體驗。我生活中接觸過的最大領(lǐng)導就是我們的院長了,市委書記我真演不了。”可劇組堅信吳剛的演技,讓他先看看劇本再決定,最后吳剛被劇本吸引接下了這部戲。為了能演好這一角色,吳剛在網(wǎng)上看了很多領(lǐng)導開會的視頻,模仿他們的語氣、神態(tài),為了將角色演活,他還為角色設計出很多小細節(jié),比如李達康在下屬面前摳眼屎,涂清涼油,敲桌子,等等。最終,他讓達康書記的凝視出了圈。
為什么吳剛說沒有生活體驗的角色,他就不接演,這是因為林連昆當年給他們布置的一次作業(yè)。那次,林連昆讓吳剛這批年輕學員出去體驗生活,觀察一個小人物回來一一表演。結(jié)果,林連昆看完他們的表演后說:“你們這些都是假的,是坐屋里瞎編排的。你們出去看什么了?菜市場、小商販,各色人等,只要有心,每個人都是鮮活的,拿過來就是小品中的人物。”從此,吳剛他們再也不敢了。如今,去公園散步,去菜場買菜,也成了吳剛的必修課。菜場小販也喜歡和“達康書記”嘮嘮嗑,家長里短、雞毛蒜皮。
像馮遠征、何冰、濮存昕,這批吳剛同輩的演員很多都已嘗試做了導演。吳剛說:“隔行如隔山,做導演是需要天分的,我先把演戲這點兒事弄明白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