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類醒獅頭琳瑯滿目。
一說到中國醒獅之鄉(xiāng),不得不提遂溪縣黃略鎮(zhèn),該鎮(zhèn)有50多個醒獅團,醒獅文化濃厚。其中包括龍灣、許屋等醒獅團,他們多次代表中國醒獅團走上國際舞臺,閃耀世界。不僅醒獅團名聲在外,其精湛的醒獅制作工藝更享譽世界,被人津津樂道。
上色。
8月29日,記者一行走進黃略鎮(zhèn)龍灣醒獅基地,沉浸式感受醒獅制作工藝的精湛。沒有機械化的生產流水線,依靠人工一針一線、一筆一畫、一扎一貼,通過扎作、貼紙、手繪、裝飾等多道工序,一個個活靈活現的獅頭便展示在大家面前。
李祖杰介紹展覽館內的醒獅。
在展覽柜子上,展示了根據戲劇面譜制作的人物獅頭,如“劉備獅”“關羽獅”“張飛獅”等獅頭造型,通過色彩和造型來制作,賦予獅頭的人物屬性和靈魂,栩栩如生。“遂溪喜劇面譜獅頭制作工藝有近500年的歷史,在傳承中不斷創(chuàng)新,比如含棉量高一點,手工技藝好一點,在舞獅競賽項目可以搶占一點優(yōu)勢,這也是在獅頭市場取勝的一個法寶之一?!彼煜血{傳承人李祖杰說。在李祖杰口中的技藝便是實實在在的“技術活”,經過一道道“巧奪天工”,“精雕細琢”方能成器。
搭建骨架。
貼紗。
“我是負責獅頭的頭部結構扎作,而鼻子制作要交給下一個師傅,不同人負責不同的環(huán)節(jié)。”該基地醒獅文藝技師陳阿姨認真將一片片竹篾,用帶漿糊的紙扎起一個獅子頭輪廓。慢工出細活,一個形象逼真的獅頭框架,她要花上一個小時左右才能完成。據了解,該基地制作工藝師傅有60余人。
展覽館內巨大的醒獅引人注目。
從傳統的表演獅頭衍生了訓練獅頭——藤獅,由于耐用性好,所有的尺寸符合國家賽事道具的使用標準。據介紹,該基地一年的獅頭產量約1萬件,不少銷往港澳臺、東南亞地區(qū)。隨著醒獅文化愈為人熟知,關于醒獅的擺飾、物件等文化旅游產品也開始進入到人們的視線中,醒獅元素的文創(chuàng)產品也被越來越多人喜愛。”李祖杰說,如今借助電商的發(fā)展,獅頭銷售渠道更加暢通。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