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12月,那是一個十分蒼涼的季節(jié)。剛滿十五周歲的我,孤身走向電白縣霞洞獅子嶺腳下的譙國夫人廟。廟里的一位工作人員,遞給我一篇《譙國夫人廟碑銘》。
碑銘的作者崔翼周是電白縣霞洞人,他天生聰穎,飽讀儒家經(jīng)、史、子、集,清嘉慶戊寅年(1818年)恩科,在省城參加鄉(xiāng)試時,中了亞魁,名聞四方。晚年休官歸田,以經(jīng)史授徒,當(dāng)時電白一帶的名士,多出他的門下。
崔翼周的這篇《譙國夫人廟碑銘》共2498字,洋洋灑灑,文采飛揚。他在“銘”的最后一段寫道:“冼夫人,女中豪??箚淘?,負神韜。朝南北,貞一操。芟犄角,鉗梼饕。敉提天綱安三朝。鏤太常,五嶺高,高涼下,浮山陽。張錦傘,靖氛狼。勛高旌節(jié)光,尸祝甑醪香。唐宋來,廟貌古,石獅蒼。東坡謁,銘志缺。翠珉模糊,口碑愈切。嶺云垂,英風(fēng)烈。虹開玉照光岳岊。撰此銘,補斯碣,夫人奕奕況奇杰?!?/p>
從此,冼夫人這位英雄之神,就活在我的心中。冼夫人(譙國夫人)是我國南北朝梁、陳至隋代的巾幗英雄,是中國古代嶺南地區(qū)最受贊譽,也最具傳奇色彩的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社會改革家。她一生致力于維護國家統(tǒng)一、增進民族團結(jié)、保障嶺南地區(qū)安定和大力促進嶺南地區(qū)社會經(jīng)濟文化的發(fā)展,業(yè)績非凡,歷代廣大人民群眾“立廟以祀”,千秋景仰。
1400多年以來,歷史上各種各樣的人,都希望冼夫人變成神。其中,最突出的社會文化心理就是英雄崇拜。有人說,冼夫人是一位大神,是人們生命中的保護神,人們對她的敬仰是一種習(xí)俗,她的存在價值已超出了人民想要的價值。
冼夫人是一位個性忠直、守節(jié)、謙遜、愛民、爽朗、熱忱、嚴謹。一生不鉆營、不貪財、不虛莽、不媚俗、不偷生、不虛度。為人處事講人道,盡人緣。
中華民族有一種文化傳統(tǒng),這就是把英雄人物當(dāng)作神來崇拜,希望他們死后成為英雄之神,永遠為人民所緬懷、紀念、瞻仰。
冼夫人這位南北朝時期的女豪杰,她的英雄業(yè)績著于青史,她的英雄形象永遠留在人民的心中;人民希望她成為永遠的英雄——不死的英雄,于是把她當(dāng)作神來崇拜。譙國夫人廟綿綿不斷的香火,就是最好的詮釋。冼夫人是梁、陳、隋朝南越俚族首領(lǐng),為維護國家統(tǒng)一和嶺南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作出了重大貢獻,被譽為“婦女為國立德立功之第一人,婦女開幕府建牙懸肘之第一人,婦女任使者宣諭國家德意之第一人,婦女享萬民祭祀之第一人”。
那么,冼夫人是哪里人呢?魏征的《隋書·譙國夫人傳》記載是“高涼冼氏之女”也。李延壽的《北史》卷九十一《列女。譙國夫人傳》記載是“高涼人也”?!顿Y政通鑒》所記,與《隋書》大致相同。清雍正《廣東通志》、道光《廣東通志》,明萬歷《高州府志》,清乾隆、道光、光緒《高州府志》,清康熙、道光、光緒《電白縣志》,民國《電白新志稿》等志書均記冼夫人是電白縣山兜鄉(xiāng)丁村人。陽江新舊縣志和舊的《茂名縣志》對于以上各志書的記載,均不表異辭。同時,各地新舊馮氏族譜,也大多記載“丁村人”之說。今天電白山兜冼廟、化州南盛冼廟、高州舊城冼廟、陽春冼廟、海南軍坡冼廟、廣西欽州冼廟等地眾多信士還在誦讀的《冼太真經(jīng)》內(nèi)有冼夫人“自述”的“高涼是吾先守,丁村系我生身”一句。從目前能見到的資料分析,冼夫人故里在電白山兜鄉(xiāng)丁村的說法,有史志記載,有傳說和祀冼儀式佐證,這是不容推翻的。對于冼夫人的籍貫,我個人認為:如寫郡望,為高涼人;如寫今縣,為電白人;如寫故里,為山兜鄉(xiāng)丁村。正確的說:冼夫人為古高涼(今茂名)人。
1996年,我從共青團茂名市委員會調(diào)入文聯(lián)機關(guān)工作,常常利用業(yè)余時間,走村串戶,搜集和整理了大量的冼夫人文化資料。近年,我先后創(chuàng)作出長篇抒情敘事詩《冼夫人之歌》和電影劇本《百合花》以及根據(jù)《冼夫人之歌》改編的舞臺情景詩劇《嶺南圣母》等文藝作品?!顿蛉酥琛吩谥袊穆?lián)出版社出版后,便被釋成了英、德、俄、日、韓、法、意、越等國家語言文本,其中英文譯本已由環(huán)球文化出版社出版發(fā)行。
《巾幗魂》是我新近創(chuàng)作的散文體故事集子,里面的不少故事,是根據(jù)我在高涼地區(qū)、海南、廣西等地的采風(fēng)記錄材料整理完成,原汁原味,相信讀者諸君會喜歡的?!督韼交辍肥俏已永m(xù)了我1982年以來(包括讀書年代)的一個欲要放棄的文本。那時候我只寫現(xiàn)代詩和小說,由于學(xué)業(yè)繁重不得不將冼夫人的故事擱置下來。但是,我今天續(xù)寫時的想法與當(dāng)時的初衷是一樣的;我要弘揚人間之大愛,繼承和發(fā)揚冼夫人的好心精神。
對冼夫人文化的挖掘、開發(fā)和利用,是一個“悲歌擊筑”的艱巨工程。不管前面有多少的坎坷,我都義無反顧地走下去,寫下去,決不退縮。我說過,在《冼夫人之歌》詩作中未能表現(xiàn)的主題,我將留給長篇舞臺情景詩劇《冼夫人之歌》和散文體故事集《巾幗魂》,那么,在本書中未能表現(xiàn)的主題自然留給長篇兒童文學(xué)《小百合》的寫作,《小百合》現(xiàn)已經(jīng)開始撰寫,《小百合》除了刻畫人性、人物原型之外,我準備引入“好心”“長善”“友愛”“團結(jié)”“悲憫”“孝親”“立志”“救失”“守法”這些主題,我要與我的讀者們一起探討這些問題。一個人背負著“好心”“長善”“友愛”“團結(jié)”“悲憫”“孝親”“立志”“救失”“守法”這些主題生活,才能夠懂得:對巾幗英雄第一人的敬畏!另外,我還要把我多年搜集的俚鄉(xiāng)歌謠,整理成冊,公開出版。
我想,我今后的創(chuàng)作一定會成功的,因為我對巾幗英雄第一人的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