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動全民閱讀,營造全民讀書的良好氛圍,近日,“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閱讀進社區(qū) 書香潤心靈”文化惠民活動在京基社區(qū)開展。(4月2日《湛江日報》)
想提升城市文明程度以及文化底蘊,就離不開“讀書”這個關鍵因素。
市民喜好讀書并且有地方讀書,這樣的城市才會有“書卷氣”,而充滿書卷氣的城市才可愛。古人有“三日不讀書,便面目可憎”的說法,對一座城市而言,那又如何?由此觀之,推進全民閱讀,讓更多市民參與到閱讀中來,形成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的濃厚氛圍,應為一座文明城市的“標配”。
全民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全民閱讀氛圍的營造,公共圖書館義不容辭、重任在肩。在一些城市,公共圖書館在加速升級轉型,想出了不少“圈粉”的好辦法。比如一些地方把農家書屋納入縣級圖書館總分館制建設,讓村民在“家門口”就能借還縣圖書館的書籍;一些地方建設“城市書房”“文化驛站”等新型公共文化空間,嵌入街頭巷尾,提供就近服務;書香節(jié)上也曾推出過把圖書采購權交給讀者的做法,讀者購書、圖書館買單的模式好評如潮。4月2日《湛江日報》的報道中,也提到了市圖書館的做法——帶著圖書進社區(qū),通過分享優(yōu)秀圖書、組織親子閱讀等方式,讓更多市民參與到閱讀中來。
提起全民閱讀,筆者所在的霞山區(qū)可圈可點。近年來,霞山越來越多公益書吧,尤其是在步行街中心的“悅讀吧”,成了周邊居民休閑好去處。面積100平方米的書吧,讓讀者同時享受紙質和電子閱讀的自由。原花圃所在的“綠苑”,建起了“半城雨”公益書吧,依托霞山區(qū)作協(xié)的資源,扎根本土文化,活用作家資源,每月舉辦一次“半城雨”讀書會。除此之外,霞山還有湛江首家親子公益圖書館——羊村圖書館,讓“閱讀+親子”模式越來越流行;海濱公園里,早幾年辦起了首批戶外“流動書屋”,不僅讓書籍“活”起來,還通過“有借有還”慢慢營造“講誠信”的社會氛圍。去年,藏身街道社區(qū)內的“朗讀亭”就火了一把。它們是個獨立的小房子一般的設計,面積1平方米左右。小小的“朗讀亭”里,有一個屏幕,可以選擇不同的閱讀模式。置身其中,有一種站上了央視節(jié)目《朗讀者》舞臺的感覺。
人工智能走進千家萬戶,新能源汽車駛向更遠地方,區(qū)塊鏈技術多領域延伸推廣……在知識更新和認知迭代交織、科學進步和技術革新疊加的當下,每時每刻都需要學習,而閱讀正是刷新自己、發(fā)展自己的成長方式。推動全民閱讀高質量發(fā)展,廣大黨員、干部是重要人群。我們要結合開展“競標爭先”行動、展現(xiàn)“比學趕超”狀態(tài),讓更多閱讀活動進單位、進工廠、進社區(qū),把閱讀、知識轉變?yōu)橥苿诱拷缭绞?、高質量發(fā)展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