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已經老態(tài)龍鐘了,稍干一點活,就氣喘吁吁。盡管這樣,母親還是堅持要在冬至日這天,煮上一鍋噴香的臘味姜飯,并提前向我們逐個打了電話,要記得這天回家吃姜飯。
我在電話里跟母親說,冬至這天我有節(jié)目,今年就不回去吃了。母親堅持說,有什么比冬至日吃姜飯還重要的?你們就不能把節(jié)目往后挪挪嗎?
弟弟也打電話回去跟母親說,媽你都這么大年紀了,別瞎操勞了。冬至的前幾天,菜市場不是都有各種各樣的姜出售嗎?什么沙姜、辣姜、風姜、黑肉姜、黃姜、紫姜、紅姜、白姜等應有盡有。母親說,市場買的哪有自家種的正宗、味道好。
冬至日吃臘味姜飯是家鄉(xiāng)的一個風俗。冬至日這天,太陽位于最南端,是北半球一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冬至過后,就進入了一年最寒冷的階段,即人們常說的“數九寒天”。這時候最需要御寒進補。姜既能御寒又能進補。宋代文學家王安石在其《字說》中稱姜能“強御百邪”;南宋理學大師朱熹在《論語集注》中說姜能“通神明,去穢惡”;明代醫(yī)學家李時珍贊賞姜“辛而不葷,去邪辟惡”。在民間,有“十月生姜小人參”“早吃三片姜,賽過喝參湯”等諺語??梢娊沁M補佳品及治病良藥。而臘味是應節(jié)的美味滋補食品,因此臘味姜飯應節(jié)而生……
從我記事起,母親每年都在門前的園子里種上一畦姜。
春日的早上,和暖的陽光越過竹林的縫隙,輕撫著母親彎如滿弓的背上。母親熟練地揮動鋤頭,先把園子里的泥土翻了一遍,又小心地把成團的泥塊敲碎,接著用鐵耙耙平,再挖坑,然后小心翼翼地把姜苗放進坑里,回泥,踩實,蕩平。母親動作嫻熟,不大工夫,就一氣呵成地完成了栽種任務。我知道,母親是把一家人那份濃濃的愛一鋤一鋤種在這園子里的。
母親種姜、除草、下肥、掘姜,從來都不要我們兄弟姐妹幫忙。母親掘回來的各式各樣姜,切開后五顏六色,我們簡直是喜歡得愛不釋手。母親煮的臘味姜飯,就像一朵五色花,紅黃白綠紫相間,香味噴鼻,我們連吃幾大碗,直把肚子脹得滾圓滾圓的。
我跟母親在電話里說的有節(jié)目,是去參加朋友的聚會。正當我穿戴齊整準備出門時,母親竟然親自給我送姜飯來了。十多公里的路,母親是坐三輪車來的。母親說,年年都吃臘味姜飯,今年怎么能漏吃呢。
我接過飯籃的那刻,鼻子發(fā)酸淚水忍不住就落下來。我打開籃蓋,一股噴香的味道撲面而來。抬頭看了看母親,我仿佛看見在寒氣逼人的早晨,我那佝僂著腰身的母親揮著鋤頭在園子里掘姜,而露水悄沒聲息打濕了她的衣衫;仿佛看見母親圍著圍裙在廚房里小心翼翼地洗姜、去皮,搗碎,又用油爆香,而辛辣的姜味刺激得母親直掉眼淚;仿佛看見母親全神貫注地把臘肉、臘腸、臘鴨小心地切碎,爆香,再待飯煮到將要出現泥鰍眼時再放進飯里一起煮……
在紛飛如雪的歲月里,母親曾給了我們無數美味溫香的記憶,那是味蕾深處濃濃的母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