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更好展示“五新赤坎”形象,進一步挖掘提升赤坎精神文化特質(zhì),赤坎區(qū)現(xiàn)面向全社會公開征集新時代“赤坎精神”表述語。 (3月2日《湛江日報》)
3月2日《湛江日報》刊登了兩條關于征集“金點子”的報道,一條是赤坎區(qū)面向社會公開征集新時代“赤坎精神”表述語,另一條是湛江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zhí)法局向社會公開征集正在建設的體育中心社區(qū)公園(暫定名)的名稱。在筆者看來,兩個征集“金點子”的舉措,本身就是促進“城市互動”的金點子。
所謂“城市互動”,是城市管理者與市民之間的互動,也是城市本身與人的互動。無論是征集“赤坎精神”表述語,又亦或是新建公園的名字,其實都是一次重新“認識”“了解”乃至“愛上”城市的過程。比如要概括出“赤坎精神”,肯定要從人文風貌、歷史底蘊、城市個性等方面出發(fā)考慮,想著怎樣去提高赤坎的吸引力、影響力,增強其認同感、歸屬感,擴大其知名度、美譽度,化身城市品牌的“設計師”和“推廣員”,自己愛上赤坎才能通過表述語說服別人愛上赤坎。而通過這一過程,城市居民的凝聚力就潛移默化地在增強。因此相比起表述語征集本身,讓更多赤坎街坊、湛江市民甚至外地人參與到創(chuàng)作表述語中來,或許更為重要。同樣地,給一個新建公園起名不難,但讓一個新建公園出名就不容易了。通過“等你‘出’名”式征集,讓公園擠上熱議話題甚至如網(wǎng)紅般出名,這就是管理方的智慧。
從這次赤坎區(qū)和市城綜局征集“金點子”的一波操作中,我們可以清晰感受到其中的“用戶思維”。這一點也很值得各地各部門學習。城市治理,就該有這樣的“用戶思維”。城市治理不是哪一個部門的“獨角戲”,也不是市民群眾的“作業(yè)單”,而是一個全民參與、共建共享的綜合性工程。多些傾聽市民心聲、主動走近市民問計,對各種提醒和批評都保持聽得進去的雅量和做得更好的氣量,這樣才能更好地踐行“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才能少一些“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這樣的“城市互動”不妨多些,而且可以把征集的對象轉(zhuǎn)移到“問題”上。城因人聚而興,人因城興而居。市民每日穿梭往來于城市各處,對城市的運轉(zhuǎn)哪里有堵點痛點、哪里還可以“打補丁”做優(yōu)化等問題最有發(fā)言權。另一方面,城市也是每位市民的安家立業(yè)之地,“讓美好更美好”是每一位市民最真切最樸素的情感。無論是從創(chuàng)建全國文明城市的現(xiàn)實需要來說,還是從提升城市氣質(zhì)、打造城市品牌的角度考慮,推出更多“城市互動”都是值得嘗試的。讓市民智慧成為公共決策鏈條中穩(wěn)定且重要的一環(huán),推動城市共治格局在一次次的反饋激勵中日漸穩(wěn)固,這樣才能真正形成“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良性循環(h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