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走進市青少年宮,你會被這里的各種培訓項目所吸引,寫詩作畫、作文書法、唱歌跳舞等應有盡有,假期中眾多中小學生踴躍前來,選擇自己心儀的項目,認真學習、盡興發(fā)揮、快樂無比。這里集中眾多的校外培訓項目,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全是公益服務性質,不收取任何費用,完全符合教育部要求,深受市民青睞和學生歡迎。
今年七月以來,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下發(fā)了《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yè)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即為“雙減”政策,引發(fā)教育培訓行業(yè)的大震蕩。按政策規(guī)定“學科類培訓機構統(tǒng)一登記為非營利性機構”“學科類培訓機構一律不得上市融資,嚴禁資本化運作”,進一步明確了教育的公益性質和公共服務屬性,正從逐利產業(yè)回歸良心行業(yè),從無序競爭回歸良性發(fā)展。
一提起“雙減”政策,有些人就認為校外培訓機構全部撤消,員工解散回家。其實不然?,F(xiàn)在要查處撤消的是那些以營利為目的,過度追逐功利化,以及虛假宣傳、誠信缺失、道德失范的培訓機構。學校一直強調減負,但幾乎所有校外培訓機構都集中在周末和節(jié)假日大行其道,侵占了學生休息娛樂時間,增加了學生負擔,推高了家長們的焦慮情緒。校內減負演變成校外增負?!半p減”政策出臺,在明確不得資本化運作培訓機構的同時,對于學生“減負”更是一大利好。
在教育改革創(chuàng)新的關鍵時候,人們呼喚著校外培訓機構回歸育人的正常軌道。作為校外培訓機構,要堅守教育本質和育人初心,從逐利產業(yè)回歸良心行業(yè),從無序競爭回歸健康發(fā)展。要積極引導校外培訓機構參與教育服務供給,不僅是行業(yè)發(fā)展所需,更是民生所盼。
隨著“雙減”政策落實,具有公益性質的校外培訓機構愈加受到歡迎。但這些機構場地所限,容納的學生有限,造成供給服務不足,要求教育部門想方設法利用青少年文化活動中心、青少年宮、博物館、圖書館等開僻更多校外培訓機構,將去“逐利化”的校外培訓機構引入公共教育體系,解決義務教育短視化、功利化問題,讓教育發(fā)揮立德育人的真正價值,讓學生們得到充分的培養(yǎng)與挖掘,讓家長徹底消除心中的焦慮和煩惱。校外培訓機構健康有序發(fā)展,對校內教育是一大補充,較好的滿足學生個性發(fā)展,必是學生之福、家長之福、全社會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