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遂溪縣組成調研組到該縣北坡鎮(zhèn)高塘村調研甘蔗主題公園。(8月27日《湛江日報》)
據(jù)《湛江日報》報道,遂溪北坡鎮(zhèn)以創(chuàng)建全國農業(yè)產業(yè)強鎮(zhèn)為契機,建設甘蔗主題公園。甘蔗主題公園總占地面積1550畝,核心區(qū)面積35畝,由甘蔗科技成果展示廳、紅糖廠、親水平臺等組成,將打造成“農業(yè)+觀光旅游”的精品?!案收嶂黝}公園”的建設,令人眼前一亮。
自公元前3世紀的春秋戰(zhàn)國時代開始,遂溪已有從蔗中取汁制糖的記述,此后種植甘蔗日益普及。據(jù)《廣東新語》記載,在公元6世紀以后,出現(xiàn)了兩個甘蔗品種,一種是蔗莖比較粗壯的熱帶種,在古代文獻中被稱為“昆侖蔗”,現(xiàn)代叫“黑蔗”;另一種是蔗莖比較細的,稱為“荻蔗”“竹蔗”。到了后來,“昆侖蔗”演變?yōu)槭秤霉幔爸裾帷背闪苏ヌ怯闷贩N。唐貞觀二十一年(647年)時,民眾以黑糖烹之成白,又以鴨蛋清攪之,使渣滓上浮,精英下結而成白砂糖。這種土法制作白砂糖,沿用了千余年,標志著制糖技術逐步得到發(fā)展。至清光緒年間,遂溪種蔗和產糖已頗具規(guī)模,每年輸出土糖數(shù)萬擔。據(jù)報道,“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甘蔗一直是遂溪縣的主要經濟作物,遂溪縣連續(xù)18年在甘蔗種植面積、單位面積產量、甘蔗總產量方面位居全國第一名,被稱為‘全國最甜縣’,北坡鎮(zhèn)種蔗量占遂溪縣1/6?!薄罢崾撬煜稹?,從此全國知名。
遂溪,曾經因甘蔗、蔗糖聞名全國,如今產業(yè)發(fā)展遭遇瓶頸,一方面靠提質增效生產、轉型健康產品,在新發(fā)展格局中探索蔗糖市場的新路徑,另一方面也的確要想辦法提升甘蔗產品的附加值,促進一二三產業(yè)融合發(fā)展。北坡鎮(zhèn)建設甘蔗主題公園、探索“農業(yè)+觀光旅游”的做法,是堅持問題導向的應對之策。
辦好甘蔗主題公園,北坡鎮(zhèn)還要在“甘蔗文化”的挖掘上多下功夫。其一,是要挖掘歷史文化。遂溪古法制糖技藝入選廣東省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現(xiàn)今更研發(fā)出國內首批膜法綠色制糖新技術,讓遂溪制糖工藝更上一層樓。難得的是,本地古籍之中尚有對古法制糖技藝的詳細描述,如清光緒《石城縣志》卷二《物產》中有記載:“糖有白糖片糖,本竹蔗造之。以兩石相比如兩磨,大石盤承其下,納蔗于石中,用牛牽石榨之……”遂溪制糖工藝的發(fā)展歷史,就是一部活生生的“教材”,應加以整理總結。
其二,是要挖掘“甘蔗品格”。甘蔗的筆直風雅,自古為文人所贊頌。晉代著名畫家顧愷之對甘蔗情有獨鐘,“每吃甘蔗,恒自尾至本”,詩意地稱之為“漸入佳境”。宋代大文豪蘇軾更是以《甘蔗》為題作了一首詩:“老境於吾漸不佳,一生拗性舊秋崖。笑人煮積何時熟,生啖青青竹一排?!比缃瘢恍┑胤礁且浴案收釠]有兩頭甜,當官發(fā)財兩股道”來警醒黨員干部堅守廉潔。筆者是遂溪人,自小就聽家中長輩教導:“人生就像甘蔗,不會每段都甜,要想吃到那段甜的,就需要自己一口一口啃過去?!备收釓膩硎恰昂梅N難收”,過去每到“榨季”,收割甘蔗都是一次考驗,而老一輩正是在這樣的艱苦奮斗中嘗到了“那段甜”。甘蔗主題公園建成后,也應大力弘揚甘蔗這份筆直高雅的堅守、這份苦盡甘來的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