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華生的作品《農(nóng)夫教子》。
房前屋后、家里家外都能看到他的作品,從春聯(lián)、弦樂器到假山、盆景、木雕、竹編,令人目不暇接。55年的從藝生涯,給他留下布滿傷疤和繭子的雙手,家中珍藏的一箱箱工具、凹凸不平的木制工作臺,還有最珍貴的,追求精致的工匠精神。
他就是黃華生,吳川黃坡鎮(zhèn)大岸村的民間藝人,從藝55年除了主業(yè)木雕外,還擅于繪畫、書法、編織、泥塑、拉二胡等。
19日,記者走進黃華生老先生的家中,傾聽一位平凡民間藝人的精致人生。
打磨作品不惜工時
走進黃華生的家中,映入眼簾的是客廳里擺放的長條木,一旁的竹編行李箱中,陳列著大大小小的雕刻工具。老先生家中陳設簡樸,但精致雅趣,墻上懸掛著他設計的綠植盆栽,托盤是盤根錯節(jié)的木雕。
磨痕斑駁的長木條其實是黃華生的工作臺,是他雕刻作品的主要載體。長木條見證了一件件作品的誕生和完善,也見證了老先生夜以繼日的辛勞。在雕刻時,不同的作品會使用不同的雕刻工具,樣式近百種,主要工具有二尾銼、圓銼、方銼、角鏟、底鏟、斧頭、大鋸、刨、錘子等,刀刃的明亮銳利與木臺的黯淡斑駁形成鮮明的對比。這些工具都是黃華生自己手工制作、打磨而成的,其中,單是大大小小的圓銼就有20支、方銼10多支。
黃華生還展示了刻有財神、金魚、哪吒等圖案的印模,用青石和木塊制成,這些模具是用于泥塑的,然后再黏在木雕上。在廟宇看到的人像雕塑,其身上的紋飾其實都是泥塑,都是用這種方法制成的。
黃華生的木雕做工精細而遠近聞名,許多作品都被人登門搶購。在外人看來,木雕工匠是很賺錢的營生,但黃華生認真對待每一件作品,嚴守藝術(shù)門道,精益求精,往往一個月才能打磨完成一件,相比其他做木雕的人,收入要少了很多。女兒黃媛萌說:“我父親雕刻作品的初衷并非為了營利,有時候只是把本錢收回來而已。他更多是為了工藝,不惜花費幾倍的工時?!?/p>
從小熱衷民間工藝
除了雕刻,黃華生還熱愛音樂,家中的二胡由他自己精心雕琢。閑暇時,他會拉拉二胡、擺弄下盆景。
老先生談起從藝生涯時,感慨不已。他的雕刻之路并非一帆風順,而是遇到了許多艱難險阻。最初家人都反對他,認為他不務正業(yè),更怕他玩物喪志。
上小學時,他便對泥塑感興趣,他對照魯迅文集插圖創(chuàng)作的魯迅全身坐像,在吳川小學生工藝展覽大賽中獲得一等獎,獎品是一盒水彩和幾只油畫筆。當他滿心歡喜地拿著得意之作和獎品回到家時,卻被爺爺斥責不務正業(yè),當著他的面將泥塑丟出家門口。后來,他又學著編織了一個小竹籃,父親見他在學校不好好讀書,費心思在這種奇技淫巧上頭,拿起掃帚將他趕出家門。小華生只好在野外的黃麻地里度過驚恐的一夜。
十二歲,黃華生就讀于三柏坉初中,對雕刻乃至民間工藝興趣日漸濃厚。每次他經(jīng)過村莊古廟、祠堂時,都會停下來觀察木雕的圖樣、形狀、紋飾,仔細研究,一呆就是半天。他還遍訪木雕老師傅、老藝人,跟著他們“偷師學藝”,不把本事學到手不罷休。這些求知若渴的經(jīng)歷,都為他后來的藝術(shù)生涯奠定了基礎(chǔ)。
17歲時,生活的重壓落在這個剛走出校門的小伙子身上。他開始利用自己的木雕專長,替人制作家具,收取費用維持生活。24歲時,他到湛江港務局做家具謀生。1979年,吳川恢復了木偶戲表演,他開始接到了制作木偶公仔的訂單,后來祠堂廟宇的祭祀相繼恢復,供臺、桌椅的木雕有了更大市場,黃華生為了維持生計,開始重拾雕刻的手藝,雕刻木偶、家具等、在祠堂廟宇的柱子上雕刻花紋,一直持續(xù)至今。
每件作品要“講得出理由”
“做每一件東西,都要做到底,做精做好,要講得出理由。”采訪中,黃華生反復強調(diào)這一點。精益求精是他不懈的追求,而他所說的“理由”就是作品要講章法,不能壞了禮法和規(guī)矩。
在正式雕刻前,黃華生會先用鉛筆描好圖樣,反復修改,再著手雕琢,他的竹編箱子中,裝滿了一沓沓的圖紙,畫著祥云、瑞獸、鳥雀、將相、童子、花草等。他說,雕刻假山要嚴格遵循“丈山尺樹寸馬豆人”的比例,也就是“一丈高的山,搭配一尺高的樹、一寸高的馬、豆大的人”;制作人物雕塑要遵循“立七坐五盤三”人體比例——人像若是站立,頭部便占人全身的七分之一;若是端坐,頭部占五分之一;若是盤腿,頭部占三分之一。
為了說明木雕的禮法規(guī)矩,他特意將記者帶到一家村民的供臺前。他說,古人做供臺時,雕刻花紋時是非常講究的,普通人家只能紋草尾龍和草尾鳳,否則配不上禮制,廟宇祠堂和皇家貴族才能紋上真龍和真鳳。他認為,雖然傳統(tǒng)文化部分存有糟粕,但在傳統(tǒng)鄉(xiāng)村,有些禮法還是不能逾越,不能壞了規(guī)矩。
傳承手藝 后繼乏人
黃華生將記者帶到頂層的閣樓,那里擺放著一個雕刻作品,作品名稱是《農(nóng)夫教子》,耗時兩個月,用樟木雕刻而成。先是由一大塊樟木雕成作品的底盤,上面陳列著頭戴斗笠、手持犁耙的農(nóng)夫,牽著水牛的孩童、叼著鋤頭的家狗,這些物件全由老先生一刀一刀雕琢而成。
“家狗都知曉農(nóng)夫的不易,叼著鋤頭緊隨其后。不管是讀書、還是工作,都應該刻苦奮斗,才會取得好結(jié)果?!崩舷壬€講述了作品的寓意:“沒有先人,就沒有后來的發(fā)展。這就是繼往開來?!?/p>
黃華生遺憾的是,至今沒有合心意的徒弟。這些年來,也不乏有人上門學藝,但是這些人多是為了學成后好賺錢而來,遇到困難就退縮了,沒有一絲的堅守。他坦言:“如今的人很浮躁,真真正正靜下心來學藝的人不多,缺乏鉆研精神,許多雕刻家做不到以前老藝人的精湛手藝了,大多追求數(shù)量而忽視了質(zhì)量,追求速度而忽視了精心打磨?!?/p>
他在等待一個契機,等待一個人,“如果碰到真心實意學藝的,我愿意無償傳承我的手藝給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