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篇語
????坡頭(海東新區(qū))是湛江市區(qū)的東大門。按照省、市提出“十三五”時期“海東起步區(qū)基本建成”的總體要求,舞好海東開發(fā)龍頭,推動坡頭全域發(fā)展,打造全省地級城市擴容提質的嶄新亮點。毫無疑問,坡頭(海東新區(qū))是我市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新城區(qū)、新亮點。
石門大橋下的石門河。
位于石門古埠遺址內的文武廟。
“石門雙峙”風光優(yōu)美。
????在這片熱火朝天的建設區(qū)域上,有很多美麗的鄉(xiāng)村,以及一些鮮為人知的歷史建筑、文化遺址、原生態(tài)景點。近日,本報記者跟隨“走讀粵西”這支民間文化考察隊開展對坡頭區(qū)官渡、龍頭、坡頭、乾塘四個鄉(xiāng)鎮(zhèn)十多條鄉(xiāng)村考察和采風。
????從今天起,本報將在坡頭社區(qū)板塊連載《坡頭美麗鄉(xiāng)村逐個看》系列報道,以饗讀者。
????上周六早上,記者與考察隊隊員驅車沿著廣湛公路方向向官渡方向前行。在經過石門大橋時,領隊梁先生問同行人員,是否知道官渡的名稱是如何來的。大家一臉茫然。司機小謝打趣地說,“官渡嘛,就是當時沒有石門大橋,人們需要坐船過渡,所以叫官渡?!?/p>
????梁先生笑而不語。車過石門大橋后,梁先生說,他帶大家去找答案。汽車兜兜轉轉很快來到石門河邊的一塊占地幾十畝的平坦空曠地帶。原來梁先生帶大家要找的是石門古埠。
??? 石門古埠曾為廣州灣交通要道
????我們眼前的這塊地只有一座香火尚旺的文武廟,沒發(fā)現有其它的建筑物,周邊已顯得荒廢凋零。
????據史料記載,石門古埠(石門港),古時為吳川西北大港,港長二十余里,港灣內風平浪靜,至今仍為小船避風錨地,康熙二年(1664年)曾建有石門大炮臺。作為一個邊防要塞防守,道光十四年(1834年)設為口岸,有店鋪六七十家,居民五百多人,港口船舶云集,多時上百艘。有《吳川縣志》記載,石門埠“日泊商船近百艘”。
????廣州灣時期,曾設石門關隸屬雷州海關管轄。民國期間,為石門鄉(xiāng)公所在地。石門古埠為吳川進入遂溪及廣州灣之交通要道,化州與廉江亦取此道入湛江。
????由于這里是人物流通要塞,1944年被侵華日軍飛機炸平,后廢去。石門古渡遺址寬24米,高約10米,青石踏跺18級,久已廢去不用。在戰(zhàn)火的廢墟中幸存下來的文武廟靠嶺面海,石門河水在它面前日復一日地流淌著。
????佇立于文武廟前,可攬盡周邊景色,湛江港灣像一長條的河帶,在調順島的北面,寬闊的海灣驟然變成只有幾百米寬的水道蜿蜓深入內陸,就像美麗的海灣拖著一條長長的尾巴。
????“石門雙峙”不單水秀山亦奇
????石門灣位于五里山港尾部。這里,兩岸石崖聳峻,障河斷流,中闕若開,潮水上下搶門而過,故名 “石門”。其下游叫石門港又叫五里山港,上游叫石門河,其源頭由三河匯合而成,遂溪河(西溪河),良垌河(東橋河)、良田河(南橋河)。在這段不長的河道上,礁石崖立,暗灘遍布,河畔兩側濕地群落眾多,村落稀少,林木森森。這段河畔又是咸淡水交匯地帶,浮游生物豐富。而且風平浪靜,是蠔業(yè)養(yǎng)殖的理想之地,為湛江贏得聲譽——肥、白、嫩的湛江蠔就是出自這里的石門蠔。
????由于地理獨特、港汊、灘涂、濕地眾多,森林茂盛,生物的多樣性,使石門河充滿迷人的魅力,風光無限。石門雙峙,自古聞名,是舊湛江八景之一。
????沿河兩岸有石門古埠遣址、省級工業(yè)園(坡頭工業(yè)園區(qū))、橫跨兩岸的325公路橋、廣湛高速公路橋、茂湛高鐵大橋。上游有美麗的小島——佳龍山,三河并流、多品種的紅樹林群落、革命老區(qū)的先進生態(tài)文明村——白甲村、山心村、抗日戰(zhàn)場舊址鉤鐮嶺等。
????石門河又是名符其實的“金三角”,自古是遂溪、吳川、廉江三地(現是湛江、遂溪、廉江)交界地,有十里不同風的民風民俗,甚至語言都有巨大差別。
????記者與考察隊隊員向上游前行百多米,就見到東西兩岸各有一山嘴突入河灣,原本比較寬闊的2百多米河道一下被兩塊巨石楔入,攔腰收窄到僅一百多米,象一個閘口。領隊梁先生說,這就“石門雙峙”的地方,從衛(wèi)星地圖上也能看得到。
????石門雙峙,在遂溪、廉江、吳川(現坡頭)交界處,兩岸巨石對峙,橫鎖江面,兩石相距160米,東門屬坡頭區(qū),海撥30米,西門屬遂溪縣,海撥25米,中間僅留一窄航道,平緩時流水到此驟變?yōu)橥募钡暮榱髦蓖盀a,有如姣龍出海,勢不可擋,每逢海潮漲落,浪擊濤奔,聲震四野,如遇暴雨,則山洪暴發(fā),洪水沖過石面,形成氣勢磅礴的瀑布,氣壯山河甚為壯觀。若坐船而過,懸崖峭壁,氣勢磅礴,儼如玉柱擎天。
????“石門雙峙”不獨水秀山亦奇,高聳的石壁如鬼斧神工,點綴著挺拔的青松,山水相映,美不勝收,攀峰遠眺,則金星嶺歷歷在目,兩石對峙,綠水中過,船只點點,破門而出,因此石門古埠一直以來被視為游覽勝地,騷人墨客到此留連忘返。明朝徐聞知縣張大猷《登石門嶺》五言詩,清代進士洪泮洙的“絕辟崔巍水一灣,蒼苔古石碧峰寒”的七言詩均載入《遂溪縣志》。石門不僅天造地設,入詩入畫,十里長灣海面波光如練,風光迷人。而且地勢險要,為南海通道要防,為防倭及海盜,清康熙年在此設汛駐守,并筑炮臺。清時遂溪知縣宋國用到此巡視時曾寫下了“萬壑茫無間,石門鎖一關”的詩句,道出其險要地勢。
官渡與石門渡是兩個不同的渡口
記者和考察隊員經過這段河道水面的水流還是相當急速的,站在高高的山巖上,環(huán)顧四野,江水悠悠,船來船往,一河兩岸風光讓人如癡如醉。
略知石門埠故址的人都認為官渡所指是石門渡。但據當地的老人所言,官渡與石門渡是兩個不同的渡口,官渡的舊址就是現在325國道的石門大橋下,究竟是先有石門渡還是先有官渡,史料沒有記載,也沒遺跡可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