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南洋——中國人做勞工的血淚史!追溯到上世紀法殖廣州灣時期,湛江同樣也有不少勞工漂洋過海到南洋(南洋是明、清時期對東南亞一帶的稱呼)。坡頭人陳云初就是其中一位,記者日前來到赤坎擁軍路,找到了陳云初的妻子鐘秀英和他的兒女,傾聽他們講述其在南洋當勞工的故事。
“廣州灣”是出口勞工中轉站
1931年荷蘭一公司來法殖廣州灣招聘華工到印尼邦加島開采錫礦。而之前,“廣州灣”其實已經(jīng)是一個出口勞工的中轉站。當年到外國工作,要面對很多未知因素。由于生活貧困,很多勞工都是被外國公司開出的條件所吸引。由于不能自主自己的命運,所以,勞工們又被稱為“豬仔”。
記者查閱史料看到,當年在西營(今霞山)、赤坎兩地有10多間大小不一的“豬仔館”,較大的有西營貝當街(今逸仙路)的“錦綸泰”,赤坎民主路的“大成行”,大通街的“泰來?!薄.斈旮呃讓^(qū)的大批“豬仔”被集中到“廣州灣”的“豬仔館”,然后由招工的外國公司挑選,再轉運到南洋及南美洲各地當勞工。高雷兩地去南洋當勞工的“豬仔”數(shù)萬人,單1925年2月份就輸出勞工8000人之多。
為改變命運隱瞞家人去報名
鐘秀英告訴記者,已經(jīng)不記得丈夫具體哪一年去南洋,只是大概記得是1925年至1931年之間的事。不過,記者在陳云初當年到南洋當勞工的一張勞工證上看到上面有一個印章,印章清楚寫明他到達當?shù)厥?931年2月。
陳云初是坡頭區(qū)田頭村人,生于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幼年因父病逝,在三歲時,便由舅公領回坡頭區(qū)鄭屋岑村家中撫養(yǎng)。陳云初長大后,舅公便教他學功夫。年輕時,陳云初幫舅公耕地種莊稼,也做過漁民出海捕魚,練就一身游泳好本領,諳水性。但陳云初想改變自己的貧困生活,想出國打工改變命運。不過,舅父擔心陳云初去南洋當“豬仔”受苦挨打,不同意他當勞工,經(jīng)常注意他的行動,看管相當嚴格。
但是,陳云初還是去報了名。那天,陳云初跟舅父挑農(nóng)產(chǎn)品到市場去賣,賣完后,他趁舅父不注意,“撲通”一聲跳落麻斜海中。舅公驚呼著:“云初,快游回岸。”但他頭也不回地向西營游過去,上岸后便步行去赤坎打算應聘到外國當勞工。當天,陳云初找到了位于大通街的“泰來棧”,看到很多人都把客棧的門口守得密不透風,便走過去探個究竟,但見荷蘭公司在招聘華工。陳云初二話不說,就上前報了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