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民城,這座至今經(jīng)歷了六百多年風風雨雨歷史滄桑的古城,它的雄偉壯麗和建造城池的智慧力量令人折服,其歷史滄桑和現(xiàn)狀也令人感慨萬千。
樂民城,又名珍珠城,位于遂溪縣樂民鎮(zhèn)南約1公里處。明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89年)始建,建成之時朱元璋降下御旨,其中有“永樂民安”之句,故把“樂民”兩字命名該珍珠城為“樂民城”。另把“永安”兩字命名同一時期在合浦興建的珍珠城為“永安城”。這座珍珠城顧名思義就是專為朝廷提供御用珍珠貢品。
樂民城城門
樂民城城墻依地形而筑,三面臨海,一面連接陸地,呈直角梯形。城外開鑿兩條護城河,每條寬12米,深5米。護城河現(xiàn)雖已不復存在,但在原址上仍有護城河的些許痕跡。城墻高約8米,用磚石和砂土堆砌而成。東、西、南、北墻分別長500、530、460、307米,周長1791米,面積約19萬平方米。分置東、南、西、北四城門,門寬2、8米,高2、7米,原城墻門進深約9米?,F(xiàn)殘存東、北、西三門,南門只留下殘垣斷壁,也留下一段遂溪人民不畏強暴、舍身救國的革命斗爭歷史。據(jù)歷史記載,1927年6月29日,樂民起義的起義農(nóng)軍返回樂民城,國民黨反動派以一個團的兵力,配備重炮,圍攻樂民城。起義農(nóng)軍據(jù)城防守,以小米加步槍反擊強大的來犯之敵,激戰(zhàn)兩晝夜,多次粉碎敵人的猛烈進攻。后因南門及城墻被敵人炮火擊毀,難于防守,被迫連夜撤出,分散在樂民、江洪、紀家一帶活動,繼續(xù)堅持革命斗爭。
樂民城城南部建有文明書院一間,城北部立有石龜石碑一塊,城西部立有石敢當石碑一塊,城外北部有大量珍珠貝殼遺存。文明書院據(jù)歷史記載,與蘇東坡有著較深的淵源。文明書院在樂民城南面,面寬13米,進深8米(含前走廊),高8米,為二進二層樓房建筑,分明間、次間,次間有閣樓,明間一層,后墻正中鐫嵌有蘇文忠公石刻像。據(jù)《遂溪縣志》記載,“宋元符三年蘇軾南遷,由儋徙廉,道經(jīng)雙村(當時應(yīng)為興廉村),宿凈行院,四顧山川,謂鄉(xiāng)民陳夢英日:‘斯地景勝,當有文明之祥?!热ピ掠啵鹬ド涞?,諸儒遂即其地建書院,扁日文明?!蔽拿鲿褐纱硕鴣?。該書院建于宋微宗初年,為當時境內(nèi)三大書院之一,眾多詩人騷客留下不少的詩句和墨寶。
城北部立有一塊石龜石碑,龜身長約2米,寬1米,石龜?shù)脑煨蜆O其精美,龜身匍伏于地,龜首微微前伸,龜尾卷曲,形象生動逼真,栩栩如生。龜背植有一塊石碑,上面有碑文,詳細記載這座古城建造的經(jīng)過。雖然由于年代久遠,風雨消蝕,有些碑文已經(jīng)模糊不清,但仍能看出一部分文章記載。從明洪武二十七年開始建城至今,已經(jīng)經(jīng)歷了六百多年的歷史,但這只石龜仍“忠于職守”,成為這座古代建筑的歷史見證。
石龜石碑
樂民城雖然經(jīng)歷了六百多年滄桑,但基本上保持過去的輪廓及風貌,屹立于原址。更為欣慰的是,樂民城這彌足珍貴的古遺址已經(jīng)受到高度重視,遂溪縣政府及民間人士正通過各種途徑和方法竭盡全力保護這一珍貴文化遺產(chǎ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