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門關(guān)。 新華社 發(fā)
山,快馬加鞭未下鞍。驚回首,離天三尺三。
撫卷沉思,禁不住想起雁門關(guān)。是年夏,天公作美,出差山西,領(lǐng)略了雁門關(guān)的旖旎風光。
雁門關(guān)又名西陘關(guān),位于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忻州市代縣縣城以北約20公里處的雁門山腰中,是長城上的重要關(guān)隘,與寧武關(guān)、偏關(guān)合稱為“外三關(guān)”,扼守山西南北交通要沖。此處東西峻峭,中路盤旋崎嶇,附近峰巒錯聳,陡峭險要,群峰海拔1900米以上。
史載,雁門關(guān)成名西周,到戰(zhàn)國后期,已是一座軍事要塞?!秴问洗呵铩び行巍菲d:“天下九塞,勾注其一?!惫醋⒓囱汩T,九塞指“河北的井陘、令疵、居庸,河南的大汾、澠陀、荊阮、方城、淆阪和山西的勾注”。后來,雁門關(guān)逐漸成為天下最為重要的一處隘口,《水經(jīng)注》、《輿圖志》則述說:“天下九塞,雁門為首。”
雁門關(guān)不但在軍事上“一夫當關(guān),萬夫莫開”,更是把握全局、通往成功勝利的通道,“外壯大同之藩衛(wèi),內(nèi)固太原之鎖鑰,根抵三關(guān),咽喉全晉”。如今,雁門關(guān)以其壯美的景色、悠久的人文歷史,吸引無數(shù)的游人前來觀光瀏覽。
走近雁門關(guān),仰視古香古色“威鎮(zhèn)三關(guān)”的巨匾,一座雄偉的二層關(guān)樓在兩峰間拔地而起,給人以突兀之感——“三關(guān)要隘無雙地,九塞尊崇第一關(guān)”,正是古往今來對雁門關(guān)最貼切的描述。小北門后就是西門,西門比小北門要高大得多,西門旁有個雁門關(guān)字碑,運筆龍飛鳳舞蒼勁有力,墨色斑駁,向人召示它的遠古千秋。進了西門,一拐彎就能見到東門。
雁門關(guān)經(jīng)歷滄桑磨難,交兵戰(zhàn)亂,昔日遺址殘瓦斷垣,在雁門關(guān)風景區(qū)的努力下,時逢盛世重獲新生,逐漸恢復遠古的原有風貌,將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融為一體,依然是那樣巍峨,那樣雄壯,散發(fā)出如初的威武氣勢。
那日清晨,早霞染紅了半邊天,我們迎著甜潤潤的晨風,沿著逶迤的千年古道拾級而上。但見周邊繁多的綠樹如同一堆綠云,簇擁著石級,似乎也簇擁著我們的健步,站在山頂極目遠眺,山勢陡峭,懸崖高聳;千山萬嶺匍匐腳下,層層疊疊山巒、莽莽蒼蒼林海、星羅棋布景點盡收眼底,關(guān)外天高地闊、群山巍峨。鳥瞰山下,天險門、阜戈寨民俗村、壯士亭等也悉數(shù)盡收眼底。
雁門關(guān)下還有一口奇妙的云際泉,此泉久負盛名,元代詩人薩都剌曾游歷并題詩,留有“長吟入云際,袖拂日邊霞”“聞?wù)f名泉奇,觀倒瀉銀河”等詩句。泉出過雁峰崖畔,水聲潺潺流遠,猶如天邊云際而出,故名云際泉。云際泉旁雁池水清澈見底,清晰的倒影也隨著水波蕩漾,錦鯉嬉戲,時而群聚,時而散開,時而鉆人水底,時而躍出水面……為雁門關(guān)增添了浪漫溫婉的情趣,太陽的光輝灑在泉水中,點綴著雁門山多姿多彩。
昔日的雁門關(guān),是華夏疆土的重要門戶,以軍事要塞聞名于世;今日的雁門關(guān),雖血雨腥風和刀光劍影遠去,英雄的民族卻為后世樹起了不朽的精神豐碑,穿越歷史的時空,薪火傳承。觸摸著遠去的歷史,撫今追昔,從這里,我們汲取到偉大復興的無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