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處光線明亮的所在,大約十來個大媽三五成群地坐在小板凳上,以最傳統(tǒng)的棉線,在各位婦女的臉上來回地忙碌著,大致原理是用兩條棉線在面部絞動以去除多余的汗毛。當時真是有些驚呆了,之前不是沒有見過開臉,也曾在廣州北京路上見過少許,只是突然在魚肉蔬果咸魚姜蔥蒜水煙筒之間看到這個,又是如此龐大的規(guī)模,便真有些既驚且喜。
當然接下來的疑惑就來了:古時婦女確實有開臉的習(xí)俗,但那不是應(yīng)該是女子婚嫁時才進行的一項活動嗎?況且,在我們眼前被開臉的,都基本是中年或以上的婦女,莫非雷州傳統(tǒng)又和別處不同?
開臉嘛,不同的地方叫法不同。你的老家怎么說?
坐在一張小板凳上,和看起來特別和善“開臉師”聊天,被開臉的也是一位開朗的大姐。問:為什么???答:舒服啊,皮膚好啊。問:什么時候啊?答:要過年了嘛。問句不標準,但答者懂得,最后大致也明白了。又見開臉前要在臉上抹白灰,裝在小盒子,拿過來細看半天,也沒明白到底是什么,“開臉師”只管笑,用雷州話解釋,我們到底還是沒有弄明白。
后來在微博上和大家分享,沒想到竟激起了朋友們的集體懷舊,紛紛普及,這在北方叫絞臉,在潮汕叫挽面,也有叫刮面毛的,但基本上,大家與此有關(guān)的記憶,都和奶奶輩有關(guān)。唯有雷州姑娘李婷說,她就曾開過臉,皮膚會更細嫩,有助氣血暢通;更有不認識的雷州人爆料說,這里開臉的價格平時5元,過年期間8元。一時間倒是有點后悔,不曾嘗試過的應(yīng)該都是要試一下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