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稱:參薯、黎洞薯、大薯、薯子等,為薯蕷科植物參薯的塊莖。
味道:性味甘,平,無毒。其形態(tài)為:參薯,多年生纏繞草本。
形狀:塊莖肉質,長6—18厘米,直徑4—8厘米,形狀和顏色多種。栽培或野生。
產地:分布福建、廣東、廣西等地。
功效:主治脾虛泄瀉;腎虛遺精;帶下;小便頻數;虛勞咳嗽;消渴;瘡瘍潰爛;湯火傷。具有健脾止瀉;益肺滋腎;解毒斂瘡的功效。功用主治
①《南寧市藥物志》:"塊莖能促進潰瘍的肉芽生長。并有收水生肌,使瘡面結疤作用。研末治湯火傷及面部爛瘡。配豬腱肉服,治眼珠突出,俗稱螃蟹眼。"
②《廣西藥植名錄》:"補脾肺,澀精氣,消腫,止痛。"
各家論述
1.《南寧市藥物志》:塊莖能促進潰瘍的肉芽生長。并有收水生肌,使瘡面結疤作用。研末治湯火傷及面部爛瘡。配豬腱肉服,治眼珠突出,俗稱螃蟹眼。
2.《廣西藥植名錄》:補脾肺,澀精氣,消腫,止痛。
【摘錄】《中華本草》現在做為一種新興的悠閑食品,很受城市家庭主婦和白領的歡迎,生煮和煲湯皆適宜